在國外,體育類型片是好萊塢商業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早期的故事片《洛奇》、《憤怒的公牛》到近20年來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拳王阿裡》《奔騰年代》《百萬美元寶貝》《摔跤王》《弱點》《鬥士》《點球成金》《奎迪》《藩籬》《我,花樣女王》等,經典佳作叠出,體育電影以扣人心弦、緊張刺激的競技場面與個體成長的勵志橋段交叉出現,長期以來一直都受到觀衆和評委的青睐。
盡管國外體育電影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國内市場卻存在空缺。今年端午節《超越》如期上映,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場對國産體育電影的關注,但并沒有能取得預期的成績。從反響上來看,它在觀衆中的口碑趨向兩極分化,豆瓣穩定在5.3分,草草首場。
鄭恺超越了自己 ,但郝超越卻沒有 在電影中,郝超越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百米短跑運動員,在巅峰時期,團隊中加入了視他為偶像的後起之秀吳添翼。所有人都期待他們能在奧運上有所斬獲,可惜因為年紀到了,郝超越不得不選擇了退役。退役之後,郝超越經曆了創業失敗、被騙錢、欠債、離婚,人生跌入谷底。與此同時,吳添翼一直留在國家隊訓練。多年後,奧運會前夕,有望奪冠的吳添翼卻想要放棄比賽,他偷偷服下了治療ADD的藥片,希望因服藥而被禁賽。
這些年裡,團隊中感情最好的幾個人都在生活裡各自沉浮。最早退役的張奔馳過上了看人臉色的生活;謝小芳的主業也變成了拉貨車主,還被郝超越拖欠錢款;李晨飾演的鐵牛混迹健身行業,跟形形色色的大媽打交道,但是生意卻總不見起色。直到有一天,大家齊聚一堂,這才意識到,原來每個人都在等待一個機緣,重新出發,實現超越。
《超越》的寓意是好的,它将目光聚焦的并不是體育競技的成績,而是一個更為深刻的話題:取得過輝煌的運動員,怎麼過好人生的下半場?終點線後面,到底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鄭恺的形象給觀衆帶來很大的沖擊,從青年時期的健美身材到中年時期的大肚子,這讓不少觀衆聯想到克裡斯蒂安·貝爾。鄭恺用行動為自己正了名——無論是奪冠後的意氣風發,還是投資失敗後的失意潦倒,演得都很到位。據悉,鄭恺為了這個角色,去年花了半年時間在田徑場,跟一群十七歲的體育生一起系統學習跑步,并且做了大量仰卧起坐、戰繩、抓舉等體能與技能的訓練,最終練出八塊腹肌,體脂率降到9%,百米成績提高了一秒鐘。
不僅如此,此後為了配合郝超越“退役以後比較囊的狀态”,也就是“肚子很胖,四肢很細”的外形,完成年輕戲份後的鄭恺一天吃足五頓,通過強迫自己大量進食,用2個月的時間,從130斤增到了将近170斤,血脂、血壓、内髒脂肪指标全部超标,就連呼吸節奏、走路形态都全改變了,上兩級台階就開始喘氣。此外,他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油膩的發型”,并把左手小拇指指甲給留長許多,滿足了角色真實狀态的全面展現。
可電影最讓人尴尬的是,即便演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舞台都搭建好了,各種渲染氛圍也都做得很到位了,從昔日好友齊聚喝酒的那場戲開始,本片開始急轉直下,從一部現實主義電影迅速滑落到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在漫天的煙花之下,挺着大肚子的鄭恺拼命奔跑的畫面确實很感人,也挺煽情,但觀衆依舊覺得虎頭蛇尾。
《超越》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超越,不少觀衆認為電影還能夠更上一層樓,比如深度去探讨退役運動員的出路在哪裡?再比如一個運動員能追求的目标,除了成績,還有别的嗎?
從宏大叙事到個體人文關懷,“勵志”不是體育電影的唯一主題 《超越》本來可以成為體育電影的标杆,它具備着好的故事和題材,隻可惜探讨的範圍卻淺嘗辄止。國産體育電影經曆哪幾個階段又有哪些深度的挖掘空間呢?
其實,我國國産體育電影分為三個階段,主題叙事經曆了從極具國家民族精神、渴求民族話語的宏大叙事,到對個體的人文關懷,再到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流變脈絡。
《體育皇後》《女籃5号》《冰上姐妹》《水上春秋》等風靡一時的影片曾較集中地呈現了以為國争光、獲得國際認可最終達到情節的制高點。到了20世紀90年年代的體育題材影片如《來吧,用腳說話》《赢家》《黑眼睛》滲透出情感挖掘和藝術處理技巧,但仍貫穿着為國争光等宏大理想。2008年奧運會催生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買買提的2008》等奧運獻禮片以及具有很強故事性的《築夢2008》《加油中國》等體育題材紀錄片,這些影片由于創作背景的局限,過于關注競技勝負,過于程式化地塑造人物而缺乏情節的複雜性。直到近些年,《破風》《飛馳人生》《攀登者》《奪冠》等影片在商業和娛樂精神上投石問路,融入更多的類型元素,在價值層面探讨多元議題。
如今,不少電影觀衆認為,現在以“勵志”作為核心的體育電影也開始讓觀衆産生審美疲勞。對此,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曾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在于我們的體育電影創作者僅僅把體育電影簡單地理解為“勵志”。“勵志”固然是體育電影的重要主題,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主題,好的體育電影必然要向更深層面開拓,需要對體育精神進行進一步闡述,對人物命運進行深度描寫。體育電影的主人公也應該通過體育競技不斷探尋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夢想和超越。總之,體育電影不僅僅是勵志,好的體育電影大多都隐含一個人生主題,體現對生命本身的禮贊。
總的來說,評價一部電影,不應該就影片而論電影,應該把這類影片放在發展的曆史長河中,與曆來該題材的影片相比較,在創作上有沒有新的開拓,如果沒有,盡管演員再投入,藝術處理再完整,其手法再無懈可擊,始終不能給予過高評價。與之相反,則需要肯定它閃光之處。電影《超越》對于退役後的運動員個體成長的關注具有價值,但讨論的深度依舊不夠,不能讓觀衆更加了解退役運動員的精神面貌,電影無法發出振聾發聩的聲音,體育題材電影應該找準和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的契合點,助力體育電影事業的繁榮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