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帽子”的由來
綠帽子本意是指綠色的帽子,而現代來說談到綠帽子都是指伴侶的一方出軌和其他人偷情,另一方則被稱為帶了綠帽子。那麼,為什麼出軌之舉要被叫做戴綠帽子呢?綠帽子的由來又是什麼時候呢?為什麼不叫紅帽子呢?
在民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說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長得嬌豔可人、風韻猶存。丈夫是個生意人經常出差,她就在家裡做點針線活兒,免不了一個人在家寂寞難耐。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一個賣布的男子好上了,每當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翻雲覆雨。有一次丈夫三個月沒出差,買布男急得在府外打轉。有一天丈夫騎馬到城外打獵,賣布的男子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卧室,正當他們幽會的時候,丈夫回來了,差點将他逮了個正着。無奈隻能是藏在了床底下一晚(是不是腦子裡有畫面感了?哈哈哈),妻子也是吓了個半死。這件事情之後,妻子就向那個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給丈夫做了一頂帽子,并且和賣布的約定,當看見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就可以過來了,如果他外出沒有帶綠帽子,那就可千萬别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出差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風沙大我為你特意的做了頂帽子,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會為你做,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這樣你就不用牽挂我了”,聽了這話,丈夫高高興興地戴上了一頂頂綠帽子,到外面做生意去了。賣布男看到她丈夫戴着綠帽子出去了當晚就睡到了妻子的家中,于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了下來。
綠帽子的來源其實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很久之前,綠頭巾的稱呼起始于明代,明代的樂戶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隻能戴綠色的頭巾,所以綠頭巾就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号。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于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不過,将綠頭巾認為起源于明代,其實也并不是十分正确。因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經規定娼妓穿紫皂衫子,戴角冠,娼妓之家屬男子裹青頭巾,明代的規定顯然是繼承了元朝的。
不過,對于中國古代的服裝、顔色,以及身分階級的區隔,在更早的時代,巾和綠就一直是低賤者的專利。
以巾而論,它雖起源很早,但直到東漢,它都是平民或賤民們的專屬冠飾,由巾并發展出類似的冠飾,如漢代的帻、唐代的頭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編》卷十二裡指出,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别貴賤”。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帻;唐代顔師古在注解《漢書·東方朔傳》裡所提到的綠帻時說道:綠帻,賤人之服也。
所以,東漢以前,士大夫階級所戴的是冠,而巾隻能用于平民或賤民。當時的綠頭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專屬。意大利近代符号學家艾柯曾經對西方的色彩系統做過研究,認為每個時代雖然用同樣的顔色字詞,但這些字詞所指的顔色卻不可能一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綠和近代的綠不可能相同。
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以前的綠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綠,它可能是一種青青寡寡,被水漂白過,有點營養不足的綠色,難怪它會成為賤民階級專用的顔色。漢代的奴仆階級被稱為蒼頭,原因即在于他們所戴的巾也是這種綠色。這種現象在歐洲也是一樣的。
中國古代的藍色和今天也是不同的,那是一種苔藓式的顔色,修道院的石質牆壁的顔色,所以近代也稱之為修道士藍。
因此,綠在中國古代的顔色評級上,是最低級的顔色。在唐代,官吏所穿的官袍,品級最低的也是綠色。唐代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抛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
也正因為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唐代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随所犯輕重以定日數。就是說以戴綠帽來代替杖罰,時間由犯罪程度決定,畢竟戴綠帽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
以上可以看出,綠頭巾長期以來一直是賤民隸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裝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開始,也日益成為娼妓之家男子們之裝束。将妻有淫行者稱為綠頭巾、綠帽子或戴綠帽子,乃是這種服色傳統一脈相承之後的終極結果。綠頭巾和綠帽子,也因此而從一種服裝旳記号語言,升格成日常用語。
女人紅杏出牆,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綠帽,所謂紅花還得綠葉配,一紅一綠交相輝映,真乃紅杏枝頭春意鬧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