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閱讀指導丨抒情散文常考題型閱讀與分析
初中語文
中考散文閱讀考點分析
一、散文的特點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
(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叙述、議論熔為一爐;
(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形散神不散”。
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散文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散文,是指詩詞以外的散體文章;狹義散文,則專指同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這裡所要談的是狹義散文。
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記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三類。
記叙散文:以記人、叙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在這類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記寫、刻畫人物,以人物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親的回憶》、魯迅的《藤野先生》。它雖然也是以寫人物為主,但與小說的區别是明顯的。它們不像小說那樣多方面地、細緻地刻畫人物,也不講求故事情節的完整和曲折。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将外物與内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熾熱的情感,就是當時生活、戰鬥在==統治區廣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達了對堅持抗戰的中國==、==軍民的熱烈擁護和熱情贊頌;又表達了作者對==頑固、倒退派的強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虛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據的。即是說,總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為文章抒寫的對象,通過對它們的記叙或描寫,達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楊禮贊》的思想意義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過對白楊樹的描繪與贊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現出來的。這類散文對具體的“物”的描述而表達一定的思想意義,抒發一定的感情的。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确、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随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借助于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叙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閱讀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
(2)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
(3)看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選擇了怎樣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語言。
三、考點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題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細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确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
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
(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态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
(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
(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确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1)線索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叙的脈絡。例如:《回憶我的母親》以“母親勤勞”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2)順序考題形式:
(1)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麼?
(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回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答題思路:
形式(1),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颠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麼。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
形式(2),從原文中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啟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語感修養;二是對語句進行理性分析。詞語順序也要憑借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這樣的題,往往是有選擇答案,即使沒有選擇答案,也不要回答為什麼,但思維過程要考慮道詞語的邏輯順序和詞語搭配的習慣。
3、品味語言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1)字詞含義: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并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這個考點是今年的必考題。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
答題思路:
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
②根據該詞語前後語句的内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删除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體現詞語的準确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5分析)。
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裡考。
(1)描寫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手法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别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時也見襯托、對比、側面描寫、象征、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展性考題
(1)仿寫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
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
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麼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湧,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2)談感受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
(1)對描寫對象;
(2)對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對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
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
①能準确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觀點或态度,不能模棱兩可;
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轉自:伊人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