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膠原蛋白”風波過後,近期随“權健”風波影響,“膠原蛋白”負面新聞又開始風雲水起。“膠原蛋白”究竟是“美麗的神話”還是噱頭?紮實依據又是什麼?
依據隻能是國家權威機構頒布的相關标準或該領域的研究機構在比較權威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及實驗依據。持“膠原蛋白”無用論者有以下幾個普遍觀點:口服的“膠原蛋白”在腸道内酶解的二肽、三肽在小腸黏膜細胞中還要被降解成氨基酸!最終全部以氨基酸形式被人體吸收!口服“膠原蛋白”無法補充人體“膠原蛋白”!口服“膠原蛋白”根本無法改善皮膚健康!口服的“膠原蛋白”無法被轉運至皮膚,也無法合成人體的“膠原蛋白”“膠原蛋白”統統都是廠商的一個噱頭!縱觀了媒體的報道,分析持“膠原蛋白肽”無用論者承載的是:傳承了70年代前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理論機制(此觀點在70年代後可能已被“現代生物代謝”機理的研究所改寫),其實則是忽視了生物科技是随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輕視了“多肽營養學”的發展史;混淆了人類日常食用的象豬皮、雞皮中所含有的“膠原蛋白”與經生物酶解後的“膠原蛋白肽”或“海洋魚低聚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利用度的慨念;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由于廠家商業行為的過度誇大“膠原蛋白肽”的作用而扼殺“膠原蛋肽”能給人類帶來有益的機理。持“膠原蛋白肽”無用論者的文章,如是出自科普工作者或是營養師的報道,太不應該了,持無用論者發布的觀點有悖科學常理。(希望解讀下:多肽營養學發展史後再發布您的觀點)
“膠原蛋白”與“膠原蛋白肽”雖同屬于蛋白質類大家族,但‘生物活性及生物利用度’卻絕然不同。 2008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海洋魚低聚肽粉]的國家标準;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膠原蛋白肽]的國家标準,并在保健品目錄中明确表明:“膠原蛋白肽”能改善皮膚水分功能,并有口服“膠原蛋白肽”後測量皮膚水分含量的評測方法!
注意了:以上是國家權威機構明确頒布的! 2000年歐盟科學委員會已确認“膠原蛋白”産品的安全食用性能,美國FDA也分别于1993年和1999年把“膠原蛋白”作為“大衆安全健康食品(GRAS)”。
美國皮膚病學會(AAD)官網“www.aad.org”
成立于1938的美國皮膚病學學會“www.aad.org”在2015年2月3日在其官網發表了:Beauty from the inside out: Improving your diet or taking supplements may lead to younger-looking Skin (标題譯文:從内而外的美:改善飲食或補充營養可能會導緻皮膚年輕)表明:每天服用常見的營養補充劑包括維生素、多肽、海洋蛋白和類胡蘿蔔素等成分旨在為皮膚提供廣泛的益處,例如柔化線條和皺紋以及改善彈性和粗糙度……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每日補充含有“膠原蛋白肽”的個體中,眼部皺紋深度顯著減少[1],研究參與者在服用膠原蛋白肽八周後,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也有所改善。
機理之一: “膠原蛋白肽”中的“肽類物質”能否被人體吸收? 肽類物質是介于氨基酸與蛋白質之間,小至兩個氨基酸、大至數十個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肽是以非性狀态存在于蛋白質的長鍊中、遇蛋白酶水解時、其分子片段與活性得于釋放[2]。90年代初出現的基因組合肽庫,給多肽類物質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3] 。
腸道的肽吸收在 1968年以前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因Dogma提出的蛋白質必須水解成遊離氨基酸後才能被吸收的觀點, 延誤了對其它吸收方式的認識[4.5]。一直來人們普遍認為肽在腸道會被迅速水解成氨基酸後被吸收。1960年Newav等人研究發現,蛋白質在小腸内的消化産物除了氨基酸外,還有大量的小肽,而且肽可以完整進入腸黏膜細胞。但人們并未很快接受這一觀點。1968年Adib等發表了小腸肽吸收的報道,這個發現引發了對小肽研究的熱潮。
1962年Drock—coop等在血漿中發現有特殊肽的存在,如含羟脯氨基酸的肽。1989年webb 等的研究表明,蛋白質降解産物大部分是二或三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小肽,它們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後來許多令人信服的試驗結果表明氨基酸和肽有着不同的吸收機制。直到70年代後許多直接和間接的證據展示 , 肽吸收機理逐漸被人們接受[6]。研究表明:小肽( 主要是二肽和三肽 )和氨基酸存在兩種相互獨立的吸收轉運機制。遊離氨基酸通過刷狀緣膜由特殊的氨基酸轉運系統進入腸上皮細胞、小肽則通過特殊的肽轉運系統進行轉運[7]。
長期來人們習慣認為蛋白質隻有水解成遊離氨基酸後才能被吸收,但是在後來的研究中證明大量氨基酸是以2~6個氨基酸組成的寡肽形式被吸收,寡肽有助于腸道吸收[8]
2005年日本學者 Iwai 等人[9]分析了口服膠原蛋白肽後,人體血液中分子量在 200~500 道爾頓的肽含量明顯上升,遊離氨基酸的數量也明顯上升,在2小時到達峰值,4小時後降到峰值的一半,說明口服膠原蛋白肽後是以小分子量的寡肽和遊離氨基酸的形式進入到人體血液中,但活性成分仍不确定。
2007年日本學者OharaH等人[10]對五名健康男性志願者的一項單盲交叉研究發現:通過禁食12小時後口服三種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肽(魚鱗、魚皮、豬皮的膠原蛋白肽),在24小時内測定了遊離的羟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肽的含量,發現含羟脯氨酸肽占總檢測到羟脯氨酸的30%,并且含量最高的二肽是脯氨酸(Pro)-羟脯氨酸(Hyp),且魚鱗組濃度明顯高于豬皮組,同時表明口服膠原蛋白肽後人血液中含羟脯氨酸肽的數量和結構取決于膠原蛋白肽的結構及類型。
2011-2014年日本Kasei大學Yasutaka等人研究表明:羟脯氨酸肽在「膠原蛋白肽」攝入後會呈劑量依賴性的增加,并确定了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和Hyp-Gly(羟脯氨酸-甘氨酸)是其主要成分[11][12]。
2017年日本Kasei大學Yasutaka[13]等人再次對12名健康女性志願者,每天攝入溶解在200毫升水中的4.5克「膠原蛋白肽」4周後人體血液中食物源性肽的組成和含量變化的臨床實驗表明:人體血液中羟脯氨酸肽在攝入後1小時增加至最大水平,并在每日攝入後24小時内恢複至其初始水平Hyp-Gly(羟脯氨酸-苷氨酸)的組成比率顯示出增加的趨勢,而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的組成率在每日攝入後趨于減少,結果表明,每天攝入膠原蛋白水解物可以維持高水平的羟脯氨酸肽,并能改變人體血液中肽的組成速率,從而對肌體促進有益的效果。
2010年日本學者Oharada等人[14]的研究結果發現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在200nmol/mL的濃度下,能夠将細胞增殖的速度提高1. 5倍,透明質酸合成速度提高3. 8 倍,這與 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能夠提高透明質酸合成酶2(HAS2)的mRNA 2. 3倍水平相一緻。攝入膠原蛋白肽後,人體血液中的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為140nmol/mL,接近實驗所用濃度,研究證明 Pro-Hyp(脯氨酸-羟脯氨酸)通過調節透明質酸HAS2的轉錄,能夠刺激細胞的有絲分裂和透明質酸的合成,從而改變皮膚中細胞基質的代謝。
2012年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及中國科學院過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甯等人[15]利用大鼠研究脯氨酸被吸收後羟基化修飾對血液和尿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響表明:平均分子量為1000道爾頓和 3000道爾頓的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 20000道爾頓 的膠原蛋白肽,平均分子量1000道爾頓的多肽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3000道爾頓的多肽。也證明了短鍊肽和氨基酸存在兩種不同的吸收運轉機制,短鍊肽可以通過兩類肽運載體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卻吸收速度快。進而表明了小分子肽類膠原蛋白直接吸收并進入血液循環,平均分子量低的吸收速率快,而平均分子量高的多肽吸收過程受胃消化過程的影響十分顯著。
國内外衆多文獻及實驗依據證實:膠原蛋白肽攝入後通過特殊的肽運轉系統被吸收[16]。肽轉運的載體主要有肽載體1型(PepT-1)和肽載體2型(PepT-2),其中 PepT-1 主要是腸肽轉運載體,PepT-2主要是腎髒肽轉運載體。PepT-1可轉運2-5肽,其中二肽的轉運速度最快,五肽以上的肽則不能轉運[17]。吸收前會經過胃液的消化以及小腸上部腸道酶的降解形成2~5肽再吸收;因此膠原蛋白肽的分子量大小是影響吸收率的關鍵因素。
口服“膠原蛋白肽”後并非僅以酶解後的遊離氨基酸形式吸收,小肽類可以通過肽轉運載體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請注意:此系列文章未完!還會繼續發表!
文獻引用:[1]Proksch E, et al. Oral intake of specific bioactive collagen peptides reduces skinwrinkles and increases dermal matrix synthesis.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4;27:113-119.[2]Clareand DA ,Swaisgood H. E. Bioactive milk peptides ,a prospectus[J ] . JDairy Sci ,2000 ,82(1) :1187-1195[3]王克夷 . 開發小肽 , 篩選新藥 [J ] 1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03 ,24(1) :48-50[4] Webb K E Jr . 1990.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rotein hydrolysis p roducts :A Review . J Anim . Sci ., 68 :3011~3022[5]Webb K E et al . 1993 . S y m p osium : nitro g en metabolism and amino acid nutrition in diar y cattle . Recent[6] development in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tissue utilization of pep tides :A Review . J Dairy Sci .,76 :351 ~361[7] Matthes I , Nimmerfall F , Sucker H. Mucusmodelle zurUntersuchung von intestinalenAbsorptionsmechanismen : I.Mitteilung : Validierung und Optimterung der Modelle [ J] .Pharmazle , 1992 , 47 :505.[8]Ehud Z, Moise B.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eptides throughthe enterocytes [ J ] .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2000 , 49 :346.[9]馮秀燕,計成.寡肽在蛋白質營養中的作用.動物營養學報,2001,13(3): 8-13.[10]Ohara H, Matsumoto H, et al. (2007) Comparison of quanti-ty and structures of hydroxyproline - containing peptides in hu-man blood after oral ingestion of getlatin hydrolysat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J. Agric. Food Chem, 55, 1532 - 1535.[11] Shigemura Y, Kubomura D, Sato Y and Sato K, Dose-dependent changes inthe levels of free and peptide forms of hydroxyproline in human plasma after collagen hydrolysate ingestion. Food Chem 159:328 – 332 (2014).[12] Shigemura Y, Akaba S, Kawashima E, Park EY, Nakamura Y and Sato K,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food-derived collagen pep-tide, hydroxyprolyl-glycine,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by pre-column derivatisation with phenyl isothiocyanate. Food Chem 129:1019 – 1024 (2011).[13]Changes in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food-derived peptide in human blood after daily ingestion of collagen hydrolysate for 4 weeks,J Sci Food Agric (2017)[14] Ohara H, Ichikama S, et al. (2010) Collagen - dervieddipeptide, proline - hydroxyproline, stimulates cell prolfierationand hyaluronic acid synthsis in cultured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Jounal of Dermatology, 37, 330 - 338.[15]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對吸收過程的影響研究,doi∶10. 3969 /j. issn. 2095 - 1736. 2013. 02. 010[16]Ziv E, Bendayan M.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eptides through the entero-cytes[J] . Microsc Res Techniq, 2000,49(4) :346-352.[17]曹文紅, 章超桦.生物活性肽的吸收機制[J].藥物生物技術,2006,5 :384-38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