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大紅樓第六展廳,看着蔡元培先生的照片、任命狀,辦公室的基本陳設,以及他在北大進行了一些改革資料,回想電視劇《覺醒時代》裡的衆多鏡頭,蔡公為北大和國民教育發展鞠躬盡瘁的形象浮現在眼前。
1912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成為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也是中國曆史上首位教育總長。1月19日,他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學令》和《中學令》,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大學和中學校令,強調要把中學和大學建造成健全國民的學校。
任教育總長期間,他還提出了“為提倡成人教育、補習教育起見,主張增設社會教育局。”在國内首次倡導國民教育,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後因不願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而辭職,随後赴法國從事學術研究。
在法國期間,他接到教育部的電報,督促他回國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段話:“民國五年冬,我在法國,接教育部電,促回國,任北大校長。我回來,初到上海,友人中勸不必就職的頗多,說北大腐敗,進去了,若不能整頓,反于自己的名聲有礙。這當然是出于愛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數的說,既然知道它的腐敗,更應進去整頓,就是失敗,也算盡了心。這也是愛人以德的說法。”
可見他當時面臨的情況是相當複雜的。但他知難而上,本着教育救國的宏願,毅然走馬上任。
1917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學發表就職演說。蔡校長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提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并“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着手”,打破北大的舊習慣,實行教授治校。并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愛師長”,以此來改變學生觀念。
為此,他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引進大量有新思想、有真才實學的新教師。僅1917年一年間,就先後有陳獨秀、李大钊、胡适、錢玄同、劉半農、梁漱溟等不同學術背景和不同政見的人來校任職任教,一時間名師荟萃、人才雲集。
蔡元培的改革不僅限于北大,也不限于教育界,其影響也不限于教育界。蔡元培領導下的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創建北方中共早期組織的基地,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蔡元培對北京大學的改革,曆久彌新,影響深遠。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在評價蔡元培時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