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隻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箫。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隐的戀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意欲告訴讀者,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了苔藓,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正如同詞中所寫的那樣:“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這詞中所寫的,也實在就是他心性,納蘭一生的心境悲苦凄涼,無人能懂。
納蘭雖然是人人羨慕的相爺公子,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是滿腹文采的大才子,但他的内心深處,所結滿的疤痕,有幾個人能看到呢?隻有納蘭自己能夠感受到,他雖然出身富貴事,地位顯赫,仕途順利,相貌俊秀,就連妻子也是門當戶對。這一切是任何男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卻被他一人所占有,他卻依然不滿。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所謂“犀椎”是指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成的小錘子。而“鳳翹”則是古代婦女鳳形的首飾。這句話的意思是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從而發出清雅和諧的響聲。
是何人的發簪碰到了青竹,這個人是納蘭的情人還是紅顔知己,在詞中并未提及,但可以得知的是,這個女子最終是未能和納蘭厮守一起的。
這樣,也就可以理解納蘭開篇的悲情詞句了,或者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卻也應了那句情何以堪。而在下片裡,納蘭将寫景轉為抒情,盡情抒發了一番相思之苦。“隻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箫。”意思是:秋色多麼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将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将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鹦鹉,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鹦鹉或可傳遞心聲了。
總體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緻,也算是一首别緻的小詞。
①土花:苔藓。
②鉛淚:晶瑩凝聚的眼淚。語本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空将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③清韻:清雅和諧的聲音或韻味,指竹林風動之聲。
④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小槌。鳳翹:古代婦女鳳形首飾。
⑤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産硯石,制成者稱端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即以“端溪”稱硯台。端溪紫,指紫色的端溪硯。
⑥秋潮:秋季的潮水、情懷等。
⑦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始于南朝梁,為隋唐宴樂中常用樂器。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衆号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 納蘭詞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長按二維碼識别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