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11 05:04:07

  在傳統的印象中,M.Benz品牌總是給人斯文、内斂的感覺,年輕人開著賓士出門可能會被說是偷開老爸的車,但其實M.Benz有著相當輝煌的賽車運動曆史,甚至在最近幾年,Mercedes-AMG車隊在F1賽事中所向披靡,而M.Benz旗下産品也向年輕化靠攏,同時獨立出Mercedes-AMG品牌,訴求高性能運動化領域;總而言之,現在的賓士跟以前不一樣了!

  眼前這部GT Roadster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訴求高性能、搶眼外型、犀利的操控表現,但同時具備M.Benz車系擅長的高級豪華感與安全防護項目,在M.Benz車系中,其實也有動力輸出性能相近的C63、E63等車款,但若你是高調人士,開車上路就希望享受注目度,Mercedes-AMG GT車系可說是最合适的選項,本回我們試駕敞篷設定的GT Roadster,在這個夏初時光上路兜風去!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

  各位能不能發現這輛GT Roadster與先前試駕的GT S外型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直接公布答案,其實Mercedes-AMG GT車系自2014年巴黎車展發表以來,也差不多接近小改款時程,加上高性能車款的潛在買家總是喜歡新玩意,于是2017年Mercedes-AMG推出頂級性能版本GT R之後,随後發表的GT C Edition 50與GT Roadster也都換上與GT R相似的直瀑式水箱罩與全新設計的前保杆氣壩,動力輸出亦有小幅度的升級,車頭造型是變動最明顯的部分,長車頭、短車尾的設計,也是自McLaren SLR、SLS AMG以來一脈相承的經典設計元素。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

  在目前Mercedes-AMG的車型規劃中,地位最高同時也是動力輸出最強的當屬擁有585hp/71.4kgm、極速高達341km/h的GT R,再來就是原本屬于限量生産的GT C,如今已是常售車型,最大動力為557hp/69.3kgm。

  這次試駕的GT Roadster屬于車系中「入門」版本,但仍具備476hp/64.2kgm的最大動力,接著就是高一級的GT S車型,則擁有522hp/68.3kgm的最大動力輸出,以上四款車型皆搭載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在不同的調校下擁有各異的動力輸出表現。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3)

  LED頭燈同時整合了LED日行燈,并具備自動調适遠光燈輔助功能。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4)

  GT Roadster标配前19吋、後20吋AMG鋁圈,搭配輪胎尺寸為前265/35R19、後295/30R20;不過車主另可在購車時選配前後19吋鋁圈,或是額外加價選配其他造型的19吋/20吋前後配鋁圈。此外,前煞車卡鉗為六活塞規格。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5)

  這個角度就能看到明顯的長車頭比例,尤其前輪軸在相當前方的位置,引擎本體則集中在前輪軸之後,加上變速箱位于後軸,造就十分出色的車身重心比例。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6)

  GT Roadster與硬頂車型一樣,行李廂蓋上方配置了電動尾翼機構,可在時速120km/h自動升起,速度降至80km/h以下自動收折,駕駛人還可透過中控台的按鍵手動控制尾翼升降,如果車主喜歡尾翼升起來的感覺,就能按下尾翼按鍵保持升起狀态。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7)

  透過麂皮、縫線以及包覆整個儀表台的高級皮革,内裝陳設方式展現鮮明的性能味,中控台上方的8.4吋COMAND Online多媒體系統螢幕同時帶來科技感 ,但如果能将原廠列為選配的碳纖維飾闆加入标配項目中,能使得座艙視覺效果更突出。

  即使GT Roadster劃分為高性能車系,但全車安全系統仍足具水淮,氣囊部分共有正面雙氣囊、雙座膝部氣囊、雙座椅側氣囊與雙側車窗氣囊共八具,包括主動防撞輔助系統、盲點偵測系統、PRE-SAFE主動防護等都是标配項目。但如果車主需要ACC(DISTRONIC定速測距輔助)、車道維持輔助系統則要加價選配。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8)

  平底式跑車方向盤為本車标淮配備之一,并以麂皮包覆帶來絕佳的防滑效果,12點鐘方向還有可提供判斷轉向角度的定位環設計,方向盤兩側還設置多項控制按鍵以及金屬材質換檔撥片。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9)

  近期就連剛推出的全新A-Class都搭載全數位式儀表闆,或許有些人覺得GT車系仍採用雙圓指針表跟不上時代,但對于強調性能的車款而言,傳統式儀表還是有辨識清楚、資訊傳達簡單的特點,而位在中央的液晶螢幕仍可提供駕駛人充足的車輛資訊,包括駕駛模式、旅程、音響與車輛控制等功能。此外,仔細看能發現,GT Roadster的時速表上限為320km/h,低于GT S的360km/h。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0)

  大面積銀色鍍鉻飾闆相當醒目,也為車室帶來很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包圍著中央的COMAND控制面闆以與排檔座,其中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採用線傳式設計,P檔為按鍵式,排入R檔或P檔排檔杆會歸位,不過排檔座位置比較後方,因此駕駛人操作時會呈現一種「手往後面伸」的姿勢,也是需要稍微适應一下。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1)

  中控台上方的8.4吋螢幕整合了音響、導航、藍牙、車輛設定等功能,基本上車輛大部分的功能都能透過這裡調整,螢幕解析度與亮度還不錯,至少在頂篷開啟的狀态下,仍保有良好的辨識度。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2)

  位于排檔座附近的AMG Dynamic Select控制模組,具備I*(自訂模式)、C(舒适)、S(運動)、S (運動進階)四種模式,較GT S車型少了一組R(賽道)模式,駕駛人可依照需求切換模式,變速箱、轉向與懸吊系統等都會有不同的诠釋方式。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3)

  中控台上方的金屬按鍵質感出色,其中包括電熱椅、AIRSCARF頸部暖氣裝置、電動尾翼升降等功能。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4)

  敞篷控制按鍵位于上方,能在11秒内完成開啟或關閉動作,甚至在車輛行進時能在時速50km/h以下操作開關篷,如此一來遇到下雨時就不必找路邊停車急忙關篷。

  試駕車選配了AMG高性能跑車座椅,麂皮椅面設計擁有很好的防滑效果,透過座椅旁的按鍵能以電動調整椅背與椅面兩旁的包覆程度。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5)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6)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7)

  中央扶手打開後有一組置物空間,内部配置兩組USB與一組SD卡插槽。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8)

  本車還選配AIRSCARF頸部暖氣裝置,出風口位在頭枕下方,因此在天氣冷的時候開篷,就可藉由此功能吹出暖氣,類似電熱毯圍繞頸部的功用。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19)

  座椅後方設置防風導流闆,能在車輛高速行駛時防止迴風吹進車内。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0)

  由于敞篷機構佔去部分空間,因此GT Roadster的行李廂容積并不大,僅有165公升(關篷狀态),僅能放入小型行李箱或是兩人份的随身行李,而GT硬頂版本的行李廂容積為285~350公升。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1)

  發動引擎、開車上路之後,我打開頂篷準備迎接無隔閡的聲浪「洗禮」;其實在台灣,敞篷車并不風行,主要是夏天氣溫太高,都會區的空氣品質也不夠好,開車環境稱不上舒适;但其實我個人最愛淩晨時分、整個城市還在半睡眠狀态的時刻,此時氣溫微涼,路上的人車也不多,打開車窗享受涼風吹拂的感覺真是好!

  但回到現實,取車時正好是上班時刻,開著篷在市區内走走停停,先是受到旁人注目,再來就是跟前方公車保持距離,免得....你知道的!好不容易離開市區,郊區山上的清淨總算讓心情舒坦些。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2)

  GT Roadster搭載原廠代号「M178」V8雙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量為3982c.c.,文前也提到這具引擎搭載于Mercedes-AMG GT全車系,包括性能最強勁的GT R,以及這次試駕的GT Roadster,都是搭載相同的引擎本體,透過不同的渦輪增壓值設定與周邊所對應的調校,動力輸出也不盡相同。

  以本車為例,GT Roadster的渦輪增壓值為1.1bar,帶來476hp、64.2kgm的最大動力輸出,0~100km/h加速僅需4秒就可完成,極速為302km/h。打開引擎蓋之後,可以看到雙渦輪本體位于引擎飾蓋後方的位置,正好引擎蓋上方設計了氣流導引通道,可在車輛行進時将外部空氣帶入引擎室中吹向渦輪增壓器,達到散熱的效果。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3)

  雖然是GT家族中動力最小的設定,但并不能小看476hp、64.2kgm的動力輸出,尤其是1700rpm即發揮最大扭力的動力特性,能在低中速帶來強勁飽滿的加速力道,而且在原廠刻意營造熱血氣氛的設定下,切換至S 模式時排氣聲浪更為驚人,尤其全力衝刺後再收油門,後方排氣管就會傳來類似放鞭炮的劈啪巨響,雖然在市區内會引人側目,但就是有些熱血玩家喜歡「這一味」,既高調又能刺激身體感官。

  

  受到敞篷機構的影響,GT Roadster的車重也較硬頂版本略重,達到1670公斤,GT硬頂版為1615公斤,不過GT車系的底盤結構約有90%以鋁合金材質打造,能藉此達到減少車重的功效,搭配充足的動力輸出,GT Roadster實際上的駕馭感受并不會感到笨重,尤其在透過引擎重心後移、變速箱放置于後軸等設定,也使得GT Roadster擁有絕佳的車身重心配重,所以在彎道中能帶來準确的轉向反應,随著速度加快,車尾也不會有不安的漂浮感,整體來說GT Roadster具備出色的車尾貼地表現,車身轉向也算是相當聽話。

  奔馳amggtrpro第一人稱試駕(開篷享高調奔馳)(25)

  如果要用更嚴格的标準檢視GT Roadster,我們将售價或定位相近的Porsche 911 Carrera GTS Cabriolet放進來比較,若論及操控犀利度與底盤穩定性之間的平衡,無庸置疑911 GTS Cabriolet是三車中的佼佼者,輕巧、易于掌握且行雲流水的特性,成為911 GTS Cabriolet的優勢。至于Mercedes-AMG GT Roadster的操控表現屬于較均衡的特性,屬于輕鬆容易上手的設定,對于一般駕駛人來說易于掌握車輛動态,即使操控極限與俐落度還是比不上911 GTS,但簡單來說算是90分與80分的差異,若綜合考慮GT Roadster的整體豪華度、安全配備等設定,其實兩車之間的差距并不算大,GT Roadster仍屬于此級距競争力相當強的高性能敞篷車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