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是由朱時茂、叢珊領銜主演,于1982年上映的,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謝晉執導的情感故事劇。
《牧馬人》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該片講述了“右派分子”許靈均在牧場勞動時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并與逃荒姑娘李秀芝結成夫妻的感人故事。并講述了文革結束後,許靈均放棄去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守望祖國,一腔赤子情懷的感人故事。
一部上映近四十年的電影,為何在今天熱度不減,還會引起人們的共鳴呢?
網絡圖片
一、那個時代才有的純真愛情
電影牧馬人裡,許靈均和李季芝的愛情純真的讓人想到高山頂上的落雪,讓人想到大山深處的泉水。沒有任何污染的雪,潔白無瑕;沒有一絲雜質的水,清澈透明。
一個十八歲的逃荒姑娘,流落異鄉,碰見心底善良的郭谝子,央求給她找個吃飯的地方。郭谝子卻給她找了個家,從此,她和老右許靈均的愛情生活就拉開了序幕。
許靈均見到李秀芝好像見到了互相等待了許多年的命中情人,親切、甜蜜,而又讓他情不自禁;李秀芝對許靈均則沒有一點陌生感,而且直覺告訴自己:這是一個能依托終身的人。
這似乎是緣分,其實是命運。
一個不到18歲的小丫頭,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為了生存下去,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隻要能給口飯吃,就願意将一生托付出去,這是多麼觸動人心的一幕!還好,她遇上了好人。愛情雖然簡單,卻打動人心!
在那個人們少吃無穿,特别困難的年代,李秀芝從遙遠的四川逃荒到祁連山牧場,嫁給沒有一面之緣而又身無分文的許靈均。在“沒車、沒房、沒面包”的情況下,她堅信,“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并用她的雙手去創造幸福,去勞動,養鴨、養雞、養兔、養鴿子、栽樹……讓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這和現在追求物質的婚姻反差多麼大!有房、有車、有存款的婚姻可能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相濡以沫的愛情。婚姻一旦和物質聯系起來,愛情還會純真?
許靈均平反後,補發了錢,當了小學教師,牧民們聚在一起慶幸他結束噩夢,走向新生。
樸實的李秀芝并沒有為自己的男人獲得新生激動、驕傲,另眼相待。情感一如既往的平靜、堅定、熱量充足:“在我眼裡,他還是許靈均。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希罕,在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這種沒有任何物質、功利、純真的愛情隻有那個時代才會有。
《牧馬人》中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不僅僅是純真,而是情義至高無上。在李秀芝心裡許靈均是她至真至親的丈夫,與榮華富貴、貧賤落魄沒有一毛錢關系。就是她說的,從結婚時她在心裡就給自己的“老右”男人改正了。當郭谝子反駁她說,你給他改正有什麼用,能給他補償錢嗎。她回答的如此動人心魂:“我把心都拔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還有什麼東西,能把情義和愛意表達的如此淋漓盡緻?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心貴重,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情義貴重!
我把心都拔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就這一句話足以把人的心融化了。這麼珍貴、純真的愛情,飽經磨難的張賢亮不止在《靈與肉》出現,他的中篇小說《綠化樹》裡的馬纓花對章永璘的愛情更是如此。
“你放心吧!就是鋼刀把我頭砍斷,我血身子還陪着你哩!”
“就是鋼刀把我頭砍斷,我血身子還陪着你。”有什麼優雅的海誓山盟比這句帶着荒原氣息的、血淋淋的語言更能表達真摯的、永久的愛情呢?
這是章永璘向馬纓花求婚後,馬纓花給他的愛情誓言。
苦難歲月裡的愛情為什麼都那麼純真,這麼感人?比如電影《山楂樹之戀》裡的靜秋和老三的愛情,也感人肺腑。這值得現代的人們深思,愛情到底應不應該和物質挂鈎?
網絡圖片
二、摧殘不垮的赤子情懷
許靈均來到北京,來到從美國歸來,一别三十年未見的父親身邊,但他的心卻始終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回響在祁連山裡的民歌牽絆着。時不時想起離别的前夜,妻子的無限信賴和深刻理解。那份理解和信任使他激動萬分,他真的離不開祖國。因為,這裡有他的親情、他的愛情、他的靈魂依托。
雖然受過委屈,遭遇過非人待遇,在受委屈的時候也想到過死。但是他對祖國的愛,卻還是一如既往,正因為這湧動在心底的情懷,他堅強的活了下來,毫不動搖的堅守在自己的國土上。
這正如李秀芝所言:
你走不了,我心裡有數。
……你舍不得小學校裡那批孩子,舍不得老鄉,舍不得郭谝子、董大爺,還有,你也舍不得“她”(地圖上的中國),你天天趴在牆上看看,你可以把它摘下來,裝在口袋裡帶走,可那是空的。祁連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在我們家鄉,有句老話,“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這樣的情懷感召着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于國和家的感情,在中國人的心裡根深蒂固,國連着家,家連着情;情由心生,心由命系。
許靈均身上流淌着民族的精神情懷,他對祖國的熱愛,已經和他的生命、生活融為了一體。
許靈均被錯劃“右派分子”二十多年,文革結束後得到改正,還把他安排到牧場小學教書,他心裡對自己的命運沒有太多的積怨,但對祖國的命運百感交集。
當他站在講台上,用顫抖的手寫下第一課“我們偉大的祖國”時,他的眼裡飽含着熱淚,這是愛和恨交織的淚水,也是釋懷後感動的淚水。
他在艱難歲月裡記住了牧場領導讓他記住的七個字:“相信群衆,相信黨。”因此,他始終相信祖國,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國家會走上新途。
而這些可貴的精神和品格,信念和追求,是生活在西方國家的資本家父親完全沒有的,這正如父親所說:“在财富上我是個億萬富翁,在感情上,我卻一貧如洗,說得更準确一些,我是個乞丐。”
但是,許靈均的家國情懷感動了父親,喚醒了他心中的祖國念想。父親不但不再勉強許靈均跟他去美囯,還囑托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後他想葬在祖國。
許靈均的赤子之心讓人動容,他的妻子李秀芝熱愛國家,熱愛生活的胸懷絲毫不比丈夫遜色,同樣讓人敬佩。許靈均在離開妻子的前夜,曾經問過妻子,如果父親叫咱們一家去美國怎麼辦,她堅定的說:“不去,中國這麼大住不了,還要去外國?”
《牧馬人》裡的李秀芝,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她不但是操持家務的賢妻良母,更是一個有思想的靈魂伴侶。
網絡圖片
三、艱難歲月裡的人性光芒
電影《牧馬人》中的敕勒川牧場,一個近乎世外桃源的童話世界,這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複雜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隻有真誠和友誼。郭谝子、董大爺身上的人性光芒就是“右派分子”許靈均的庇護所。
張賢亮在《靈與肉》中這樣描寫主人公許靈均對牧場的感受:
清晨,太陽剛從楊樹林的梢上冒頭,銀白色的露珠還在草地上閃閃發光,他就把栅欄打開。牲口們用肚皮抗着肚皮,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後地往草場跑。土百靈和呱呱雞發出快樂的和驚慌的叫聲從草叢中竄出。它們展開翅膀,斜掠過馬背,像箭一樣地向楊樹林射去。他騎在馬上,在被馬群踏出一道道深綠色痕迹的草地上馳騁,就像一下子撲到大自然的懷抱裡一樣。
……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仰望天空,雪白的和銀白的雲朵像人生一樣變化無窮。風擦過草尖,擦過沼澤的水面吹來,帶着清新的濕潤,帶着馬汗的氣味,帶着大自然的呼吸,從頭到腳摩挲遍他全身,給了他一種極其親切的撫慰。他伸開手臂,把頭偏向胳肢窩,他能聞到自己的汗味,能聞到自己生命的氣息和大自然的氣息混在一起。這種心悅神怡的感覺是非常美妙的。它能引起他無邊的遐想,認為自己已經融化在曠野的風中;到處都有他,而他卻又失去了自己的獨特性。他的消沉、他的悲怆,他對命運的委屈情緒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
因為,敕勒川牧場有郭谝子和董大爺這些好人,“文化大革命”前夕,許靈均一直在這裡悠閑的當牧馬人,人們似乎已經忘掉他的“右派”身份,隻是到了高潮時期,才有人想起他的身份,準備把他拉出去批鬥示衆。可是,牧場的放牧員為了讓許靈均躲此一劫,經過一番商量,一口咬定坡下草情不好,跟場部鬧騰了一番,帶着許靈均趕着馬上山了,遠遠離開了政治風暴中心。
當初,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敕勒川牧場勞動。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過自殺。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在這個牧場,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陶冶了他的情操,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尤其是十年動亂中,郭谝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
他又遇見了李秀芝這樣一個妻子,生命重新煥發出了力量。
網絡圖片
以上三點我認為是《牧馬人》經久不衰,仍然能在今天引起人們共鳴的原因。
打動人心的東西,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還是藝術作品中的人物故事,都有很強的生命力。
網絡圖片
《牧馬人》,用最質樸的影視畫面,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純真情感,光輝人性,赤子情懷,對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生活有着極強的沖擊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