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又開播《大宅門》了,每回看到都舍不得換台,這部劇堪稱經典,被網友們稱作現代版的《紅樓夢》,可見大家對他評價之高。
主人公之一白景琦,要能力有能力,要品行有品行,個性張揚、敢愛敢恨。
他的反叛精神、果敢正義,就算活在當下,也會是位傳奇人物。
初為人母的我,在欽佩白景琦的同時,開始研究起二奶奶的育兒經,看看人家是怎麼教育的。
1父母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
白景琦從小頑劣,扮孫悟空騙兄弟們喝尿,搞惡作劇,偷換先生煙壺,淋先生一頭墨水。
二奶奶生氣,把他趕出家門,他卻在門口跪地要飯。
一個打理整個家族生意都井井有條的人,卻對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
其實,可能連她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的行事作風、處事原則,早已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
摘匾,《大宅門》的重頭戲,二奶奶帶着幼小的白景琦,讓他參與其中。
在維護名号這種大是大非上,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小培養使命感。
讓他小小年紀,就意識到,今後背負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要為維護家族榮譽而奮鬥。
這可比整天挂嘴上在明明德或多背一本書要影響深遠的多。
二奶奶的教育,就在于管大放小,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導着孩子,無論學什麼,先學做人。
她并沒有滿嘴聖賢,卻教會了孩子明事理、知榮辱。
白景琦看似頑劣,但受其父母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影響,塑造了他骨子裡光明正義的品格。
言傳不如身教,這是楊绛和錢鐘書的育兒理念,兩位文學家、教育家,對視若珍寶的女兒錢媛,從沒有設定過什麼繁瑣的家規。
錢鐘書先生不用說,是出了名的愛讀書,女兒錢媛亦是如此,這并非遺傳,而是父母的日常,影響到了孩子。
年幼時的錢媛,每日看到父母伏案執筆,就照模照樣拿起筆來,畫來畫去。
父母的文學素養,如春風細雨般滲進女兒的心裡,并深深影響着她。
後來,錢媛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獲得許多成就。
前段時間,有句話火了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當父母後,或多或少會有說教的習慣,為了讓孩子服從,總愛擺父母架子。
然而,好的行為習慣,是做出來的。
我們滿口說着要愛護環境,卻随手丢棄了剛用過的紙巾;
我們盯着平闆、刷着抖音,卻一遍遍催促孩子快去寫作業。
這種表裡不一,如何能讓孩子信服?
2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教育不等于馴化
白景琦年幼時,二奶奶請過許多先生,均被他整跑,這孩子是公認的頑劣不堪,當媽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直到請來季先生。
他們見面時,正趕上白景琦拿着燒紅的木炭放在胳膊上,隻因兄弟們怕紅薯熱,不敢拿。
二奶奶在向季先生講明孩子頑皮時,季先生卻說:孩子得管,但不能管傻了。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沒出息。我看景琦這孩子是個好孩子,将來是會有出息的。
時至今日,我們聽到家長對孩子最多的評價,仍是真聽話、不聽話。
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也曾講過:我從來不認為他們得聽我話。第一,怎麼見得我就正确呢,孩子有孩子的思想;第二,就算我正确,你怎麼見得他能接受呢。
孩子幼小時,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有了我認為,但不成熟,父母便急于糾正,這是錯的、 應該那樣做,等孩子成年了,再抱怨道,自己沒點主意。
随即插手成年子女的生活,有的還在工作上出謀劃策,這就是馴化的結果,在我國,卻是孝順、聽話的表現。
像白景琦這類孩子,天資聰慧、不懼權威、敢于反抗,天生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必然會厭惡課桌上沉悶的背書。
而季先生的教育,不隻在書桌,還有騎馬、逛大街、看古玩、跑花房。
在玩耍中引起孩子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再傳授相關知識,啟發自身對學習的興趣。
季先生在白景琦的身上,诠釋了什麼叫格物緻知,因材施教。
3媽媽做好自己,就對了
季先生曾說:二奶奶理家是一把好手,百裡挑一。可是管孩子嘛,大可不必把他管得循規蹈矩。
劇中,二奶奶做事果敢、堅韌,但在育兒上卻不盡人意,隻知道棍棒教育,對白景琦的淘氣,毫無辦法。
放到現在,肯定會被育兒專家一通批,然而,在我們看來不正确的育兒理念,卻沒影響到白景琦的優秀。
不否認,這跟季先生的調教是分不開的,但是,紀先生願意教他,不為錢,卻是看中了他骨子裡的剛性。
二奶奶管理家族、經營藥房,幾乎占用了她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看似無暇管孩子。
其實,是她自己喜歡打理生意,料理家,主動将所有時間花在上面,她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的一生,暢快淋漓,活出自我。
白景琦從小到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媽,這怕,不是打出來的,是打心裡的佩服,是榜樣的力量。
孩子心生崇敬,就會向她學習,自然,各方面也不會差。
我們總覺得,為了孩子,放棄事業,用我的一生去成就他,是偉大,是奉獻。
然而,我們為孩子委曲求全,犧牲事業、放棄夢想,長此以往,會心生怨氣。
媽媽開不開心,孩子一眼就知道。
做一個好媽媽,首先要學會做自己,自己快樂,孩子才能安心、快樂的長大。
4、放手,更能激發孩子創造力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白家逃往西安,留下白景琦看守藥材。
在此期間,白景琦與仇家女黃春私定終身,二奶奶回京後,為正家規,将兩人逐出家門,自謀生路。
白景琦說:兒子混不出個人樣,絕不回來見您。
後來,白景琦到濟南,摸爬滾打,學到一身本領,開啟了開挂的創業之路。
二奶奶的深謀遠慮,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有時候,對孩子要學會放手。
我們做父母的,總是事無巨細的為孩子準備好一切,隻等她閃亮登場。
孩子幼時,饒有興緻的摸索穿衣,胳膊伸進領子裡,媽媽急忙上手幫助。
更有甚者,會搶過衣服幫他穿,小手亂動時,恨不能他變成布娃娃,一動不動,才不會添亂。
做完飯後,孩子端盤子傳菜,媽媽、長輩們像是如臨大敵,要麼奪過盤子,要麼跑到旁邊幫着端,怕打碎,怕碎片蹦到孩子。
這時,一個盤子的價值,或者孩子受傷,遠高于鍛煉他的自理能力。
玩耍時,要時刻提醒孩子上廁所,孩子說沒有,媽媽依舊帶他去,若抗拒,就是不聽話。
然而,這恰恰剝奪了他太多增長本領的機會,這些現象的背後,歸根究底就是不信任。
不信任導緻禁止嘗試,孩子一次次想去探索,聽到的,卻是一次次的不。
放手并不可怕,一次摔倒流血、一次忘帶書本、一次沒寫作業,又能怎樣?
當我們想伸手幫忙時,先想最糟的後果,若沒什麼大不了,大可放手。
不得不說,大家族的許多育兒理念,值得我們去用心領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