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成湯,自契(xiè)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诰。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jí)之,無有攸赦。”作湯征。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見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yìng)臣,負鼎俎(zǔ),以滋味說湯,緻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适夏。既醜有夏,複歸于亳。入自北門,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湯曰:“格女衆庶,來,女悉聽朕言。匪台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衆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衆,女曰:‘我君不恤我衆,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衆力,率奪夏國。衆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緻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以告令師,作湯誓。于是湯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桀敗于有娀之虛,桀奔于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嵕(zōng),俘厥寶玉,義伯、仲伯作典寶。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内。
湯歸至于泰卷陶,中壘作诰。既绌夏命,還亳,作湯诰:“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群後:‘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臯(gāo)陶(yáo)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渎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谷。三公鹹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以令諸侯。伊尹作鹹有一德,咎單作明居。
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
《綱鑒易知錄》:
綱:乙未,商王成湯十有八祀。
綱:王誓師伐夏桀,放之于南巢。
紀:桀暴戾不悛,王乃誓師伐桀。伊尹相湯,費昌為禦,與桀戰于鳴條,桀師敗績,湯遂放桀于南巢。桀曰:“吾悔不遂殺湯于夏台!”
綱:仲虺作诰以告王。
綱:王歸自夏,誕告萬方。
綱:三月,商王踐天子位于亳,定都,建國号曰商。改正朔,易服色,改歲曰祀。
紀:三月,湯歸于亳,踐天子位,定都焉。以建醜冬十二月為歲首。色尚白,牲用白牡,以白為徽号。
綱:王至東郊,論諸侯功罪,立禹後與古聖賢有功者之後,封孤竹等國各有差。
綱:是歲大旱。
綱:丙申,十有九祀,大旱。
綱:丁酉,二十祀,大旱。夏桀卒于亭山。
綱:戊戌,二十有一祀,大旱,發莊山之金鑄币赈民。
綱:己亥,二十有二祀,大旱。
綱:庚子,二十有三祀,大旱。
綱:辛醜,二十有四祀,大旱。禱于桑林,以六事自責,雨。
紀:時大旱七年,湯以身禱于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予一人之不敏傷民之命。”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欤?民失職欤?宮室崇欤?女谒盛欤?苞苴行欤?讒夫昌欤?”言未已,大雨方數千裡。
綱:作《大濩》樂。
紀:時天雨歲則大熟,天下歡洽,遂作桑林之樂名曰《大濩》。作諸器用之銘以為警戒。
綱:祀棄為稷。
綱:丁未,三十祀,王崩,嫡孫太甲踐位。
《今本竹書紀年》:
殷商成湯,名履。
湯有七名而九征。放桀于南巢而還,諸侯八譯而來者千八百國,奇肱氏以車至,乃同尊天乙履為天子,三讓,遂即天子之位。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簡狄,以春分玄鳥至之日,從帝祀郊禖,與其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而墜之,五色甚好,二人競取,覆以玉筐。簡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長為堯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後十三世,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号天乙。豐下銳上,皙而有髯,句身而揚聲,長九尺,臂有四肘,是為成湯。湯在亳,能修其德。伊摯将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傍,湯乃東至于洛,觀帝堯之壇,沈(chén)璧退立,黃魚雙踴,黑鳥随之止于壇,化為黑玉。又有黑龜,并赤文成字,言夏桀無道,湯當代之。梼杌之神,見于邳山。有神牽白狼銜鈎而入商朝。金德将盛,銀自山溢。湯将奉天命放桀,夢及天而舐之,遂有天下。商人後改天下之号曰“殷”。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始屋夏社。
十九年,大旱。
氐、羌來賓。
二十年,大旱。
夏桀卒于亭山。
禁弦歌舞。
二十一年,大旱。
鑄金币。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
王禱于桑林,雨。
二十五年,作《大濩樂》。
初巡狩,定獻令。
二十七年,遷九鼎于商邑。
二十九年,陟(zhì)。
《古本竹書紀年》:
湯有七名而九征。
《帝王世紀》曰:成湯,一名帝乙。豐下兌上,指有胼,倨身而揚聲。長九尺,臂四肘,有聖德。諸侯有不義者,湯從而征之,誅其君,吊其民,天下鹹服。故東征則西夷怨,南征則北狄怨,曰:!“奚為而後我。”故仲虺诰曰:“徯我後,後來其蘇也。”凡二十七征,而德施于諸侯焉。及夏桀無道,湯使人哭之。桀囚湯于夏台,而後釋之。諸侯由是鹹叛桀附湯,同日貢職者五百國,三年而天下悉服。湯自伐桀後,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祝于山川,曰:“欲不節耶?使民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谒行耶?何不雨之極也?”殷史蔔曰:“當以人禱。”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禱,吾請自當。”遂齋戒剪發斷爪以己為牲,禱于桑林之社。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後土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言未已,而大雨至,方數千裡。
《河圖》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感生黑帝湯。
《洛書靈準聽》曰:黑帝子湯,長八尺一寸,或曰七尺,連珠庭,臂二肘。
《春秋元命苞》曰:湯臂二肘,是為神剛。
又曰:湯之時,其民大樂其救之于患害,故樂名大護。護者,救也。
《尚書璇玑钤》曰:湯受金符,白狼銜鈎入殷朝。
《尚書中候》曰:天乙在亳,諸鄰國襁負歸德,東觀乎洛,降三分沉璧,退立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于壇。黑鳥以雄随魚亦止,化為黑玉赤,勒曰玄精。天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又曰:玄鳥翔水,遺卵于流,娀簡拾吞,生契,封商。
《尚書大傳》曰:湯之君民,聽寬而獄省。
又曰:夏人飲,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者,相和而歌曰:“盍歸于亳?盍歸于亳?亳亦大矣。”故伊尹退而間居,深聽樂聲,更曰:“覺兮,較兮,吾大命格兮。去不善而就善何樂兮。”伊尹入告于桀曰:“大命之亡有日矣。”桀啞然笑曰:“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也,日亡吾亦亡矣。”是以伊尹遂去夏适湯。
又曰:湯放桀也,居中野,士民皆奔湯,桀與其屬五百人,南徙千裡,止于不齊,不齊士民往奔湯,桀與其屬五百人徙于魯,魯士民複奔湯。桀曰:“國君之有也,吾聞海外有人,與五百人俱去。”
又曰:湯放桀而歸于亳,三千諸侯大會,湯取天子之玺,置之于天子之坐左,複而再拜,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處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惟有道者之有也,惟有道者宜處之。”湯以此三讓,三千諸侯莫敢即位。然後湯即天子之位。
《韓詩内傳》曰:湯為天子十三年,年百歲而崩。葬于征,今扶風征陌是也。
《春秋演孔圖》曰:夏民不康,天果命湯。白虎戲朝,白雲入房。
《逸書》曰:成湯自契至湯八适,湯始居亳。
《說苑》曰:湯欲伐桀,伊尹請且乏貢職,以觀夏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伊尹曰:“未可。彼尚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服,入貢職。明年,又乏貢職,桀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
《越絕書》曰:湯行仁義,敬神鬼,天下皆一心歸之。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伯為鄰。葛伯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湯使遺之牛羊,葛伯得而食之,又不祀。湯又問之,曰:“無以供粢盛。”湯使亳民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衆要其酒肉黍稻者遮而奪之,不授,則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饷”,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湯乃肖師代葛。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複雠。”
又曰:湯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東征而西夷怨,南征而北夷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者還止,耕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後,後來其無罰。”
《屍子》曰:湯之救旱,素車白馬,布衣,身嬰白茅,以身為牲。當此時也,弦歌鼓舞者,禁之。
《呂氏春秋》曰: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羅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能為此?”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纾。欲左者左,欲右欲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于是,四十國同時歸之。夫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三面,已網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又曰:成湯之時,有穀(gǔ)生于庭。夜而生,比旦而大拱。史請蔔其故,湯曰:“吾聞祥者,福之先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妖者,禍之先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于是早朝晏退,問疾吊喪,鎮撫百姓,三日而穀亡。
又曰:湯誅桀,功名大成,乃命伊尹作為《大護》,歌《晨露》,修《九韶》、《六列》,以見其善。
《淮南子》曰:湯夙興夜寐,以緻聰明,輕賦薄斂,以寬民命。布德施惠,以赈窮困。吊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尚書·湯誓》: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于鳴條之野,作《湯誓》。
王曰:“格爾衆庶,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衆,汝曰:『我後不恤我衆,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衆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衆力,率割夏邑。有衆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
“爾尚輔予一人,緻天之罰,予其大赉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尚書·仲虺之诰》:
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仲虺乃作诰,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缵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zhào)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戰戰,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迩聲色,不殖貨利。德懋(mào)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民之戴商,厥惟舊哉!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尚書·湯诰》:
湯既黜夏命,複歸于亳,作《湯诰》。
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後。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并告無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輯甯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于上下,栗栗危懼,若将隕于深淵。凡我造邦,無從匪彜,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