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7-04 11:31:26

文 | WF·藍澈夫人

圖 | 網絡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1

引言

富蘭克林指出:“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 | 當代社會中不乏有以下現象:學校為了加強孩子們成績單上的分數,從星期一到周末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地,孩子們整日背着繁重的書包,心理上忍受着巨大的壓力。好不容易假期來臨又被學校和父母強迫着去補課,絲毫沒有自己的時間,可以說無時無刻不是處于精神緊繃狀态。

學校固然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但是,卻忽略了教導孩子處世做人之道,甚至父母同老師一樣隻注重成績單上的分數。我個人不苟同這種做法,或許這些父母和老師都是對的,但是,分數并不代表在以後的人生當中能一帆風順。如果我們的孩子成為了書呆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遇見了一些難題,難不成讓他們像選ABCD一樣,選擇最佳的答案嗎?

高分數或許能進入一個好的學校,畢業後或許能得到一個金飯碗,盡管如此,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知識固然重要,但這并不代表高學曆的孩子,進入社會後能扶搖直上。若不具備處世之道,隻會紙上談兵,那麼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社會中看的是個人的品質以及能力,并非局限于“高學曆”。

正如加裡甯所言:“教育是對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如培養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和人類公共生活規範,養成一定的性格和意志、習慣和興趣,發展一定體力上的本質等等 ”。

美國電影《完美世界》與我們現實中的教育背道而馳,卻又使人陷入沉思 |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越獄罪犯布奇·海恩斯與8歲男孩菲利普·佩裡之間的“父子情” | 兩人并非血緣關系,而是陌生人,因布奇·海恩斯的同夥蓄意滋事,才不得以把菲利普·佩裡作為人質。進行了一場逃亡遊戲,從而衍生出了一場勝似父子情的故事。在逃亡之路上便出現了父子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言傳身教的“教育觀” 。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2

一、别把我們個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每年的萬聖節美國的孩子都會扮成鬼馬精靈,挨家挨戶的索要糖果,這些可愛的鬼馬精靈還有一句台詞“不給糖就搗蛋”。

自幼跟随母親長大的菲利普·佩裡僅僅隻有8歲,就被母親剝奪了充滿歡樂的童心。母親因為自己是教徒而不過任何節日,于是可憐的菲利普·佩裡和兩位姐姐同母親一樣,不過任何節日。難道他們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扮演鬼馬精靈嗎?并不是,隻不過是他們母親個人的思想強加在了他們身上罷了。

我們要明白孩童之所以是孩童,是因為他們内心隻有短暫的快樂歲月,在這個階段大腦中沒有思考未來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煩心事。他們心裡隻有一顆愛玩的心,如果我們因為自己不喜歡某人、某事、某物,于是我們就要求孩子同我們一樣摒棄這些東西,毋庸置疑這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

還記得《銀河補習班》中的閻主任嗎?

  • 他就是一位極度自私的老師,雖然他不是馬飛的父親,可是他把自己的思想,以及要求馬飛考取狀元放棄報考飛行員的機會的心理和《完美世界》中菲利普·佩裡的母親是同樣的自私。
  • 馬飛起初隻是成績非常差的學生,後來經過父親出獄歸來的教育,成績猛然飙升,而馬飛也因此成為了全校唯一一個,最有可能獲得省狀元的學生。
  • 于是閻主任希望馬飛放棄報考飛行員,以此滿足他辦公室成績榜所缺失的一冊相片,這面成績榜上貼滿了曾經高中狀元的學生。
  • 隻不過馬飛因為父親告訴他的這句話,斷然拒絕了閻主任:“做你喜歡做的事” | 在《完美世界》裡布奇·海恩斯也曾對菲利普·佩裡說過雷同的話:“菲利普你已經是個大人了,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孩子也有孩子的思想,隻不過與我們閱曆豐富的大人比起來,尚不健全而已。為人父母者,從來都是引導孩子建立不偏離正道的思想,而不是把我們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獨特的思維,若是我們自己的思想都如閻主任和菲利普的母親一樣,怎能向孩子傳達正确的價值觀呢?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3

二、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對孩子“打罵” | 無疑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完美世界》影片中就有兩個片段講述了孩子不被尊重的故事:

01、克裡夫的恐懼

克裡夫年齡比菲利普·佩裡還小,克裡夫的父親是一個農民工,最平常的叫克裡夫幫忙拿一下物品時都會使用肢體語言敲打頭部。不但如此,克裡夫父親還嘲諷他沒有什麼用 | 當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離開克裡夫家中時,克裡夫希望布奇·海恩斯托着他再玩一次空翻。克裡夫父親便開始呼喚克裡夫回到他身旁,克裡夫不聽,于是又一次使用暴力,把克裡夫的頭部拍的咚!咚!咚!

02、一杯可樂引發的咆哮

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在逃亡的路上遇見了自駕遊的一家四口,因為車輛出了故障,布奇·海恩斯便謊稱自己和菲利普·佩裡住在附近,意圖搭乘便車。在車上自駕遊夫婦的兩個孩子不小心把可樂灑在了座椅上,頓時他們的母親像一隻黑熊嘶吼着兩個調皮的孩子,并且拉扯着兩個孩子的衣服。兩個調皮的孩子被吓的不敢動!不敢言!


對于我個人而言,孩子做錯了事打罵并沒有什麼,隻是這種責罰要取決于事情的的大小而定。如果說孩子隻是犯了所有孩子的通病(調皮),那麼情有可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或看見,一些家長總愛拿别人家孩子的長處來對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一說到自己孩子則是不聽話、沒用、愛闖禍,總之一無是處。似乎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裡總是那麼不堪,從而常常數落孩子、嘲諷孩子。

這類家長習慣性忘記,孩子也需要勉勵的,他們那幼小的心靈需要得到慰藉和認可。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貶低,試問有誰喜歡被人指責呢?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4

《斷舍離》書中曾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獵人第一天分别獵到了2隻兔子,第一個獵人的妻子見丈夫一天才獵到2隻兔子,便說丈夫是廢物,丈夫心理說道“你以為打獵很容易嗎” | 于是第一個獵人從那以後開始無論何事都是和妻子形對抗之勢。第二個獵人回到家,妻子便誇贊獵人獵到了2隻兔子,第二位獵人心裡說道“2隻算什麼,明天給你獵4隻回來”。

哪怕是成年人也需要鼓勵,更何況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們常常因為孩子犯了錯就大聲責罵,但我們卻忽略了孩子不犯錯還叫孩子嗎?我們隻需要引導他改正便好,事情已經發生,做一些事後諸葛亮的事情有何意義呢?

我們來看看《完美世界》中的布奇·海恩斯是如何教導菲利普·佩裡的:菲利普·佩裡與布奇·海恩斯在超市購物時,因為布奇·海恩斯被警察發現着急逃亡,故此菲利普·佩裡想要的鬼馬精靈服裝便沒有購買。慌亂之下菲利普·佩裡順走了鬼馬精靈服裝,兩人順利甩開警察後,布奇見菲利普·佩裡順走了鬼馬精靈服裝。菲利普·佩裡以為布奇會生氣,可是,布奇·海恩斯并沒有,而是這樣對菲利普·佩裡說的 | “首先我們要知道偷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你喜歡可以告訴我,我會給你買,若是你真的喜歡這件衣服,然後順走了它也沒什麼,這叫例外”。

布奇·海恩斯在第一時間不是指責菲利普·佩裡,隻是說偷東西不好,也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用了一種很平和的語氣講明了偷東西不好,從而菲利普·佩裡就會進行自我思考,這樣做是否正确。布奇·海恩斯的這種教育方法我非常贊同,因為即沒有怪罪菲利普·佩裡的錯誤,也沒有失去反對的含義。這不僅僅維護了菲利普·佩裡的自尊心,也讓菲利普·佩裡打心底認同自己偷盜的行為是不對的。

雖然我表明的是尊重、認可、鼓勵孩子這三個觀點,但是尊重并不代表是寵溺:現實生活裡許多孩子就被家中長輩寵溺壞了,從而使這些孩子目無尊長,毫無禮貌可言。我伯父的孫子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常常對長輩沒有稱呼,甚至不把長輩當回事,常常辱罵長輩。有好幾次對長輩指手畫腳,年齡才16歲便這般嚣張跋扈,可見我伯父一家太過寵溺這個孩子,才導緻成了今日這般無可救藥的地步。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5

三、原本有許多事孩子都可以做好,隻是我們選擇了“不相信”孩子能做到而已

《完美世界》裡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搭乘自駕遊一家四口的便車時,因車輛沒有拉手刹,菲利普獨自一人在滑行的車輛中不知所措。布奇·海恩斯則大聲對菲利普·佩裡說道一遍又一遍的踩刹車!踩刹車!踩刹車!眼看就要撞上布奇·海恩斯,可是布奇·海恩斯并沒有退讓,幸好菲利普·佩裡及時踩住了刹車。這樣的信任方式或許過于瘋狂,但正是這種信任給予了菲利普·佩裡勇氣,才能做到平常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記得11歲那年我的父親也給予我同樣的信任:

那年父親和親戚創建了一個牧場,牧場恰好建立在山頂之上,周圍幾乎沒有人煙,這裡的樹林有許多是陽光也不能進入的。父親常常忙于聯系商販購買我們的羊群,故此,把看護400多隻羊和200隻黃牛的任務交給了我。起初父親怕我做不好這個任務,隻抱着讓我試一試的心态,後來一個人在荒山中待了1個月也沒有出現任何纰漏。

其實我最恐懼的就是黑夜,每到夜幕降臨,山上的風就一直唰唰唰的。等待所有羊和牛一直不落的歸來,鎖好木門,便打着手電筒,走2小時的山路,回爺爺奶奶家;第二天早早起來放羊和牛出去吃草。後來不再害怕就是因為父親給予我的信任,也正是這種信任讓我從那一刻起,形成了獨立的性格,任何事能自己完成,絕不會尋求旁人援助;自己内心也會抱着強大的自信去做一些事。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6

除了我個人的經曆和《完美世界》中的故事,這裡在借助一個影片中的片段來加強這種信任賦予的勇氣:

《銀河補習班》馬浩文和兒子馬飛從航展乘坐汽車回歸時,恰好碰上了特大洪水。馬飛因下車為熟睡的父親,接開水時意外失散。馬飛之後便被洪水困在了漆黑一片的廢墟中,馬浩文并不知道馬飛位置在哪裡,也不知道馬飛是否還活着。

于是馬浩文拿着擴音器,對着四周呼喚着兒子馬飛,并且引導馬飛尋找可以使自己脫離危險的東西。最終馬飛憑借着父親馬浩文的引導以及信任,脫離了困境。


我個人認為一個家庭就好比一艘輪船,孩子扮演了船長的角色,父母則是領航員,如果父母不正确引導輪船行駛方向,以及不相信孩子能操控好輪船的方向盤。那麼這艘輪船到不了幸福的彼岸,或許會沉入浩瀚無垠的人生之海。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7

四、父母與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以一種朋友關系達到教育地目的,孩子則比較容易接受

我的一個摯友與他的父親就是以朋友關系相處,他的父親沒有因為自己是長輩,就強制性要求他做任何事,也不會替他做任何決定。因為朋友無論任何事,但凡關于你的事情,都會詢問你的意見,不會獨斷專行。

真正的朋友是無話不談,沒有任何秘密,每一次的交流中,兩個人都是坦然心扉的說,沒有絲毫的顧及。哪怕是不滿意對方某些做法,都不會怕對方生氣而指正隻不過這種指正是一種建議的方式。

《完美世界》裡,布奇·海恩斯希望菲利普·佩裡替他去看福特汽車是否鑰匙插在車上,以及車上是否有收音機。當然,布奇·海恩斯用了一種幽默和不強制菲利普·佩裡的方法

最終菲利普·佩裡接受了布奇·海恩斯的請求。如果布奇·海恩斯是以一種命令的語氣,強制要求菲利普·佩裡去做件事,那麼菲利普·佩裡依然會去,但是,不是心甘情願的去實行 | 正如心理學家卡耐基所說:“沒有誰喜歡被人命令”。

完美世界電影人物塑造(越獄罪犯與小男孩的父子情)8

結語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塑造了布奇·海恩斯罪犯這個角色,來烘托他所想表達的教育和父子相處模式,盡管有許多人不能接受罪犯教育孩子的故事。但布奇·海恩斯本性并不壞,他的一生隻做過兩件違反所有文明國家的法律 | 第一是因為被他殺害的那個人,傷害到了他的母親,第二個則是傷害了菲利普·佩裡,也就是同他一起越獄的同伴。

我們都知道孩童的發展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階段,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所以,孩童的教育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一個難題。正如陶行知所言:“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布奇·海恩斯和菲利普·佩裡相處了24小時,在短短一天一夜時間裡,卻在自由的空間中,得到了真正的教育。

根據上述所言《完美世界》向我們明喻的是這4種教育觀:

01、别把我們個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02、孩子的尊嚴需要得到維護,為人父母者不應踐踏孩子的自尊心

03、孩子也能做好許多事,隻不過需要父母的認可和信任,因為這是他們精神的支柱,也是他們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力量源泉

04、放低自己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才能讓孩子袒露心聲,從而洞悉孩子的心理變化

原創作者 | LF·藍澈夫人

關注我 | 每日更新情感内容

拙文一篇 | 願得扶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