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二年級了不願意學習,不在乎老師批評,該如何引導?這是一位家長留言咨詢的問題。
在談引導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為什麼不在乎老師的批評。孩子上二年級,年齡大概在7周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他的學業長期處在批評、否定的評價中,那麼家長要警惕孩子患上了“習得性無助”。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來的概念。1967年,他用狗狗做實驗。實驗一開始,把狗關在籠子裡,隻要蜂音器一響,就電擊狗。剛開始,狗狗會試圖逃脫,可是在多次失敗後,狗狗就徹底放棄逃脫了。盡管後來籠子的門打開,狗狗也看得到,可在聽到蜂音器的聲音時,它也隻會呻吟和顫抖,然後等待痛苦來臨,而不選擇逃跑。
塞利格曼把這種現象叫作“習得性無助”。後來心理學家們發現,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現象在人類身上常有發生。因此,現在談及“習得性無助”,一般是指人在經曆多次失敗和挫折後,對自我能力産生質疑,對問題感到無能為力。這種狀态下的人會絕望,會自我放棄,會呈現出無所謂的态度。
二年級的孩子,自我認知的來源,基本來自家長和老師。如果他在學業上很少得到肯定,總被家長說“笨”“不是學習的料”,或者總被老師批評“作業寫得不好”“反應慢”等,他就對給自己貼上“笨”“不會讀書”“差生”等标簽。一旦有了這樣的認知後,他在學業上就會呈現消極的狀态,無論家長或老師再怎麼批評他學習上的問題,他都無所謂,因為他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
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态,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方式。沒有人會真正承認自己“不行”,甚至認為自己“廢材”。孩子對學業的“無所謂”,更多時候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家長要改變孩子目前“不願意學習,不在乎老師批評”的現狀,那麼一定要看得到孩子這種無聲的反抗,意識到他内心渴望以及尋求一種認可和肯定。
那麼,家長要怎麼來引導孩子,讓他脫離這種學業上的“習得性無助”呢?
一、面對老師的批評反饋,我們傳達時要轉變話術。
我向來是不建議家長直接把老師批評的話直接轉達給孩子的。一方面是孩子很容易把老師的客觀評價附上主觀猜想,他們會認為“老師表揚代表喜歡,批評代表厭惡”,而這種認知會影響他們對老師的态度,進而影響學業态度。另一方面,心理學上的“标簽效應”指出,老師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知,積極的評價會激發孩子上進;消極的評價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因此,家長在家長會上或者平時與老師溝通時,得到了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反饋時,不要直接傳達給孩子。比如老師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數學學得比較差”等,我們在傳達給孩子時,可以把話術改為“老師說你最近上課注意力比以前好了,你要繼續加油哦”“老師說你數學還有進步空間,我們一起通過試卷來查缺補漏吧”等。
這樣一來,孩子既能意識到問題所在,又因為老師正向的評價,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改進,從而在後續的學業上,有意識去調整。
總之,把批評轉變為積極的話術來表達,是幫助孩子走出“習得性無助”的第一步。我們需要先讓他相信:我有能力改變。
二、睡前花15分鐘陪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對自我和學業的看法。
在引導孩子相信“我有能力改變”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去改變他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學業的消極看法。而要幫助他改變,就需要我們先完成了解這一步。
怎麼了解孩子對自我和學業的看法呢?這裡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15分鐘陪伴孩子,并與孩子談談心,引導他說出他對自己的評價和對目前學業上的看法。
如果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很低,比如“我不聰明”“我很笨”等,這時家長就要問孩子,為什麼這麼想?引導孩子獲得這些認知的根源,可能是來自爸媽的評價,可能是來自老師的評價,或者其他同學的評價等。
這時,我們要引導孩子客觀看待這些評價,比如孩子的這種認知是爸爸媽媽輔導作業時說的,這時,我們要跟孩子道歉:“對不起,爸爸/媽媽那麼說,是因為太着急了,所以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原諒爸爸/媽媽,好嗎?你不是笨孩子。下次爸爸/媽媽口不擇言,你可以提醒爸爸/媽媽,控制情緒,别亂說話。”
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意識到身邊人的評價有時是出于自身主觀因素而做出的評價,并不代表全部事實。這對他日後更好地取舍他人的建議與看法,會帶來很大幫助,也能幫助他真正地去了解自己,不容易被他人的言論所傷害。
總之,與孩子談心,引導他改變對自己、對學業固有的消極認知,這是幫助孩子走出“習得性無助”的第二步。我們需要幫助他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三、學會看到孩子在學業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在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後,我們還需要及時給予孩子在學業上的鼓勵和表揚,強化他對自我的新認知,以及給自己重新貼上新的積極的标簽。孩子如果平時學習比較差,常被老師批評,學習上也不自律自覺,那麼家長要鼓勵和表揚孩子确實有一定的難度。盲目表揚是不行的,而這就要求家長必須學會從細節處去看到孩子學業上的閃光點。
比如孩子在家長輔導下寫對了一道題,這時我們就可以及時鼓勵和表揚。我們可以說:“你看,你認真、用心去答題,這不就寫對了嗎?這樣說明,學習你是可以的,我們要繼續保持哦。”這樣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對學業有信心,另外他也會知道“認真”“用心”對學習的重要性。
總之,從細節處去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在學業上樹立自信,這是幫助孩子脫離“習得性無助”的第三步。我們要讓他知道,學習上隻要認真和用心,就能行。
四、輔導孩子作業時多點耐心,幫他鞏固過往的知識點。
除了以上步驟,家長還要意識到孩子對學業的放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落下了基礎知識點,導緻他現在的功課跟不上,聽不懂。
我們努力幫助他脫離“習得性無助”的困境後,想要幫助他樹立新的自我認知和學業信心,還需要我們花時間和精力耐心地幫助他去補以前落下的功課。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在學業上無助,無非就是語文拼音沒學好,生字沒掌握;數學算術沒學明白,相關單位和應用題不理解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課本教材,然後輔導孩子,幫助他一一補回來。
總之,學業上要有自信,對自我有新認知,最終還要回歸到學習上的真實收獲,這是孩子能真正脫離“習得性無助”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能解開一道難題,能獲得一個滿意的分數,這是學業底氣的直接來源。
最後,希望以上提供的方法和建議對家長引導孩子願意學習、在乎老師的批評外,我還想表達一個觀點——“沒有天生不愛學習的孩子”。孩子天生有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學習可以滿足他們這些需求,他們不可能不愛學習。
孩子在成長中會不願學習、逃避學習,甚至厭惡學習,更多是受到了身邊周遭人事物的影響。而這也提醒教育者們,當孩子在學業上陷入“習得性無助”時,當他不願學習,不在乎任何批評時,我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促成這一結果的始作俑者。無論如何,教育路上,希望我們都能做到對孩子多點肯定和表揚,少點否定和批評。
我是星主,專研教育心理與發展,專注做教育知識分享。歡迎大家跟我一起,從教育角度看世界、過生活、悟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