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連鎮高鐵近況

連鎮高鐵近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1:47:57

連淮揚鎮淮安至丹徒段開通運營,标志着連鎮鐵路全線通車。從運河時代到高鐵時代,曾因“水”而興的“運河之城”淮安、揚州、鎮江,迎來了新的機遇。連鎮高鐵“一朝出鞘風雲動”,為此刻,上海鐵路局的工作人員用心“磨劍”,多少人在幕後默默付出,傾注了多年心血。

時刻重溫:四列首發車開出,連鎮鐵路正式通車

12日,兩淮揚鎮鐵路首發列車一共四列,一去上海,一往南京。開往上海方向的首發車G8301次,10:01從揚州東站出發,11:57到達上海虹橋,用時1小時56分。前往南京的首發車G8035次列車10:21發車,11:05到達南京站,用時44分鐘。早上在揚州喝完早茶,坐着列車到南京逛一逛,中午再喝碗鴨血粉絲湯,時間綽綽有餘。除此之外,連雲港和淮安也開出了首發車。

不僅如此,這條鐵路還将大運河上的淮安、揚州、鎮江三座城市“串聯”起來,并通過滬甯城際與與常州、無錫、蘇州三座運河城市相互通聯、形成“一線”。清江大閘、中國淮揚菜博物館、總督漕運公署遺址、鎮江醋文化博物館、揚州瘦西湖等也因這條線路的開通,縮短了時空距離。當然最開心的,是揚州。此前揚州僅有一座高鐵站揚州站,通甯啟線。自此以後,揚州一下子擁有揚州、揚州東、高郵、高郵北、寶應五座高鐵站。G8305次列車的乘警江翔就是揚州人,他在采訪中非常激動:“我家離揚州東站僅十分鐘,以前我去異地值乘,很多時候都要轉車,現在通了連淮揚鎮,不少地方可以一站直達,方便多了。見證了家鄉高鐵的發展,我感到非常自豪。”

最小乘客:她的外公是中鐵大橋局的“勞模”

這趟列車上最小的乘客隻有2個月。在候車廳,記者就碰到了“小米粒”,得知她也在前往南京的首發列車上,記者便與她的外婆相約“車上見”。“非常榮幸能夠帶着寶寶到首發車上體驗。”“小米粒”的外婆告訴記者,孫女的外公正是中鐵大橋局常務指揮長陳明。為了建造這座“世界級”的大橋,陳明在這個崗位上奉獻了5年,“很多時候一個多月才能見他一次。”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1

“小米粒”

“在建設過程中,大橋的每一步環節、每一個結構都要求非常嚴,以确保質量。我們制作混凝土的石子,就跟我們吃的大米一樣,每一粒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洗,把石子洗幹淨了。然後這些石子要經過實驗、監理認證,才能進場施工。而且進場的每600噸石子要檢驗一次,以保證大橋的建設質量,即确保大橋使用100年不垮。”

作為一個大橋建設者,大橋,就是陳明一輩子的夢想所在。自1982年參建京秦線青龍河橋至今,陳明的夢想就是建橋,建精品橋,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精品橋。 如今,他的夢想,再一次随着大橋跨越長江而實現。“我們不止要在長江邊上留下一座橋,也要留下我們這些建橋人對一個地方發展所做的努力。”2016年,陳明和他的同事們在五峰山大橋邊說過的話,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首發列車上,他和老伴、孫女、女兒,以及很多建設者們一起,體驗着自己的汗水結晶,他的家人們告訴記者:“特别自豪!”

中鐵上海設計院:從線路設計到站房設計,他們傾注心血

在儀式現場,最亮眼的是一群群與線路相關的勞動者們。他們有的是設計師,有的是建設者……中建一局揚州東項目書記陳堃就是揚州東站的設計人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揚州東站蘊含了很多“揚州元素”。看似寬敞明亮的大廳中,其實既有“瘦西湖”、“二十四橋”,又有“運河”,還有揚州的“瓊花”,以及揚州的天甯寺萬佛樓。提到這座車站,他十分激動:“以前、現在和将來,我都會對揚州充滿感情!”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2

陳堃

中鐵上海設計院總體設計負責人程銳乘坐首發列車去南京。他告訴記者,連鎮高鐵與京滬高鐵、滬甯城際鐵路、甯啟鐵路等線路交叉16次,每一處橋梁都要在複雜局促的空間合理布設。憑借着設計團隊豐富的營業線勘設經驗、精準可靠的設計方案,連鎮高鐵最終實現同時逆時針旋轉19.5度後精準對接,創造了國内單線鐵路跨度最大、曲線半徑最孝距既有線最近、坡度最大的鐵路轉體橋紀錄。

此外,還有沒有登上車的,負責揚州東站的中鐵上海設計院的顔陽,開通當天,他甚至沒來得及參加儀式,便匆匆趕往下一個項目。還有負責線路前期勘察設計的中鐵上海設計院的王其何。他在此前的采訪中告訴記者,連鎮鐵路經過黃淮沖擊平原、裡下河沖湖積平原區、黃淮沖湖平原區、長江階地間夾丘陵區等,在地質方面,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軟土、膨脹土、岩溶及地震液化等。尤其在鎮江附近散步丘陵、低山,地形起伏,相對高差50—200米。所以前期對架橋橋墩等各部位,在施工方式上都進行了特别的處理。

被稱為“拼命三郎”的橋梁專冊陳傑亦是感觸頗深。淮丹段橋梁長度累計超196公裡、特殊結構逾10%,當200餘冊、累計15038張設計圖紙交付施工時,整整裝滿了一卡車。

這樣的“有心人”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趟車上,坐着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揚州東站成功利用開孔梁設計将候車大廳淨高提升1米,旅客候車舒适度得以明顯提升;在全線車站實現“售服合一、驗檢合一、應急監控合一”信息系統集成,将作為樣闆工程推廣;率先開展以軌道為主體的BIM技術綜合應用研究,捧回了第二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單項一等獎;依托高壓電力遷改代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細緻的專業服務……點點星光,最終彙聚成浩瀚星河。在車廂裡,每位參與者都目光閃爍。

南京供電段、新長車務段、南京樞紐指揮部……鐵路沿線,都有他們的汗水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3

南京橋工段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4

南京樞紐指揮部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5

南京動車段

連鎮高鐵近況(連鎮高鐵全線開通背後的他們)6

南京供電段

在連鎮高鐵背後,還有一長串的名稱:南京供電段、新長車務段、南京樞紐指揮部、鎮江站、南京動車段、新長工務段、南京橋工段、上海通信段……從開工建設到運營,鐵路人付出了大量心血。 夢想的實現是一個積蓄的過程。成千上萬的勞動者,正逐步攻克課題,讓夢想成為現實,讓鎮江見證奇迹。陳明說:“我的夢想之能逐步實現,是中國設備制造研發、原材料創新、科學技術發展和優秀‘工匠’經驗積累的成果,是‘中國夢’托起了‘大橋夢’”。而“鐵軍”的團隊,就是要做夢想奇迹的創造者。

實習生 柳曉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揚子揚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