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從前我出門去打仗,楊柳依依好春光。
如今歸來是嚴冬,大雪紛飛真寒冷。
這是一位周朝的士兵,
在歸鄉途中發出的感傷之歌。
也是詩經中的經典名句,
來自于詩經小雅中的《采薇》。
早在史前,甲骨文多次出現過柳字,
它是被記載得最多、栽培最廣的植物之一。
柳也常被稱為楊柳或垂柳,
在古蜀國,美麗且獨具風姿的柳,
被種植為城池的疆界,
一旦春風吹來,大地變暖,
萬柳吐綠,一城回春!
三千多年前,《采薇》中的周朝士兵,
走在歸鄉的風雪中,
多年的征戰讓人疲憊心憂,
遙想起的隻有記憶中家門前的一棵柳樹,
在春天的風中輕輕地搖擺,
仿佛舍不得他的離開,
所以他幾乎是脫口而出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
從那之後,柳就以離别的意象,
進入到中國的文學,
人們紛紛折柳相贈惜别親友,
而柳絲中的柳就成為了諧音中的留,
垂下的絲就成為了思念的思。
自《詩經》之後,無數文人以柳來表達個人的離思别情。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晏幾道遊絲有意苦相萦垂柳無端争贈别——歐陽修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除了用柳來表達贈别外,
人們也愛用柳表示春天的來臨。
唐代詩人賀知章最有名的詩《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縧。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在他的筆下,鮮嫩嬌美的新柳,
隻有在春風來臨才會盡情舒展。
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
草長莺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在他的眼中,無邊的春色,
正是伴随着堤岸上的楊柳春煙,
讓人陶醉忘懷。
不過,正因為柳象征着美好的青春綻放,
所以一旦枯敗,
則更容易引起世人的自憐和自傷。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寫有: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以柳來感懷歲月的流逝。
而詩人李商隐更是以柳作比,
哀悼青春: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另外,相比于其它的樹木,
柳樹的枝條委婉婀娜,
别有一番溫柔順從的韻味,
因此人們也常将柳比作柔弱嬌美的女子。
劉禹錫就寫過一首很美的詞《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陽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裹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颦。
在他的詞中,柳就是美女的化身,
嬌弱含情、風姿迷人。
在生活中習慣于稱女子的細腰為柳腰,
女子的俏眉為柳眉,
總之,柳即為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