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詠柳的作品很多,比如我們十分熟悉的賀知章的名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前兩句采用了兩個新奇又清麗的比喻,将柳樹那種勃勃生機之感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後兩句更是别出心裁的将難以觸摸的春風比作剪刀,不僅立意新奇,而且意蘊也十分深遠。所以,賀知章的這首詞曆來被後人所稱道。
對于詠柳詞,同樣名篇不少,比如下面這一首《洞仙歌·詠柳》詞。作者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大才子蘇轼。這首詞通篇寫柳,以柳喻人,以委婉含蓄的象征性手法,飽含感情的筆調,将垂柳表現的婀娜多姿、落寞失落,從而表現出了作者對于高潔美好卻命途多蹇的女性的同情。
洞仙歌·詠柳
蘇轼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上片着重描寫柳樹的風姿之美。起首“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點明節令,通過寫臘梅的凋零,以賓喚主,引出春柳。臘月消盡之後,新春跟着到來,楊柳也萌發出了絲絲春色,這正是春意漸始的象征,所以作者這裡說“分付新春與垂柳”。蘇轼采用的是“分付”一詞(即交付之意),将春天的活力和光彩均集中于柳樹一身,突顯了柳樹的形象。
下面幾句,是贊美柳樹的體态美好。柳枝本就婀娜多姿,别有一種風流特色,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少女的纖腰。正如杜甫的詩句中有“隔戶楊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兒腰”之句。東坡緊緊抓住了這一特點,将垂柳的獨特風韻高度概括為“清英雅秀”四個字,清高、英麗、雅潔、秀美,可見垂柳要比其他浮花浪蕊高潔多了。蘇轼這樣評說,其實是為了說明垂柳的品格之美。
下片開始,開始感歎垂柳的不幸遭遇。“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盡管長安永豐坊那邊的垂柳十分美好,卻沒有人關注,那種清寂之感,瞬間生出。其實,這裡東坡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幾句,承接上文,表現垂柳的身世之苦。一旦到了晚春,綠葉雖然開始繁茂了,但是柳絮飄零,垂柳也會因此日漸消瘦、冰肌消損了吧!
結尾三句,“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是展望前景,但是卻令人感到茫然。或許隻有東風的吹拂,才能夠讓峨眉般的彎彎柳葉,得到舒展吧!
蘇轼這首詞,是以象征性的手法寫垂柳。試想,這婀娜多姿又落寞孤寂的垂柳,不就是一位高潔清雅卻命途多舛的美妙佳人嘛!詞中雖然句句都是在寫柳,但又是句句都在寫佳人。
詠物之詞,大都有寄托之意,通過詠物,将人的品格和情感寄托在所詠之物上,讓人讀完覺得物中有人,是物亦是人。蘇轼的這首詞,便出神入化的表現了這一特點,因此能夠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美好的回味,是詠物詞中的佳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