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資深教育家、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曾說:“今後的高考主要考語文,語文的主要區分度在作文;數學難度會降低;英語會考兩次甚至更多。”
王教授的話告訴我們:學會語文将會越來越重要,寫好作文将成為提高成績的關鍵。
而這樣的考試傾向其實早已開始,就拿北京2020年中考語文來說,既有5分的小作文,又有40分的大作文。
作為教育大省的河南,在中考中,作文更是占據了絕對高度:大作文50分,基礎知識部分的名著閱讀題和綜合實踐題中,對語言組織能力的考查,也占據10分之多。
雖然作文地位如此重要,但評分卻較為“靈活”,可以說是在閱卷老師的一念之間。
簡而言之,想得高分,就要符合閱卷老師的審美。
該如何做呢?
作為一名多次參加中考閱卷的初三語文老師,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避開這3個“坑”:
1 文不對題
“昨天,爸爸說要全家一起去遊樂園玩,我激動得一晚上都沒有睡着覺,抱着自己的小熊,翻來覆去地想各個細節。
第二天早上,天剛亮,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喊爸爸媽媽起床,然後去洗臉、刷牙……”
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經常見到像這樣的作文。
孩子們似乎都喜歡把一件事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好像生怕老師看不明白。但這樣的結果卻往往是“流水賬”“大雜燴”,文不對題,分數自然不高。
因此,在寫作文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觀點提煉清楚,然後在寫作的過程中,選取與自己的主題相符合的内容來寫,同時在寫作過程中還要不斷檢驗,看内容有沒有扣緊自己的觀點來寫。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寫作之前列一個簡單的提綱,把主題和要寫的事件,将要用的名言寫下來。寫作的時候,多看兩眼自己的主題,随時校正,這樣,就可以盡量少的偏離主題,避免“文不對題”的問題。
2 素材陳舊
半夜發燒、肚子疼,爸爸媽媽背着“我”冒雨買藥、去醫院看病;頭疼發燒,老師給“我”倒水、噓寒問暖;公交車上,陌生人讓座或吵架;考試差了,父母老師不但不責備,還努力幫忙查找問題……
這樣的作文内容,你是否有似曾相識之感?
每次考試,不管作文題目是什麼,這樣的事例卻總是閱卷中的常客。
記叙文事件俗套,議論文又怎麼樣呢?
居裡夫人廢寝忘食提煉鐳,司馬遷身受宮刑卻寫出了《史記》……這些例子似乎成為了孩子寫作的萬能鑰匙,各類文中都可使用。
而這種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作文素材,即使事例恰當,觀點明确,主題鮮明,中心突出,也很少有老師願意給高分。
因此,要想得高分,作文不單單要寫得流暢通順,還需要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這樣即使語言稍有欠缺,分數也會可觀。
而為了避免“素材陳舊”的坑,我們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多看一些時事新聞、綜藝節目、名人書籍等,豐富自己的素材庫。
如果能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從多角度觀察提煉觀點,提高思考能力,效果會更好。
3 語言缺乏深度
“語言缺乏深度”“立意淺顯”,這2個問題在評卷過程中經常見到。
因為詞語匮乏,思想認識不夠深刻,很多孩子寫作文時難免無病呻吟,為了湊字數而寫,讀起來要麼平鋪直叙,要麼晦澀難懂。
而語言缺乏深度,還有一個表現就是語言啰嗦,一句話反複說。
當然這與孩子年齡小,閱曆不夠有關,但想要避免這些問題,提升作文語言,也并非毫無辦法。
俗話說,閱曆不夠,讀書湊。
且除了廣泛閱讀,還可以采用3種方法:
首先,借用。例如,為了表現積極面對生活,要堅持努力,困難總會過去的主題時,我們可以借用林徽因的名句:“旬月裡來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舊事。”
通過借用名言金句,讓專家學者為我們的觀點背書,增加可信度。
其次,模仿。
例如,王鼎鈞有句名言:“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我們可以改為:“初三像篩子,篩出優秀,篩出态度,也篩出那些不努力者。選擇決定未來,态度決定高度。”
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通過模仿的方式,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簡單而實用。
第三,修改。
古語有雲:“好文不厭百回改。”寫作3篇,抵不上認真修改1篇。
如能針對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有意識地糾正,效果會更好。例如,語言啰嗦、流口水語多等問題,隻要修改的次數多了,就一定能改掉問題,提升能力。
清華學霸,“Scalers Talk”的創始人Scalers說:“我們的現狀有多痛苦,那麼我們的持續行動就應該有多深入。”
學習不能一蹴而就,作文更是如此,與其痛苦作文難寫,不如胸懷改變的願望,持續去行動,而隻要堅持“n”個10天,你就一定能寫好作文,得到高分,成為尖子生。
往期精彩内容回顧:還在讓孩子背優秀作文,記日記?3個秘訣讓作文生動有趣
70%以上的孩子書看了不少,作文卻寫不好?原因有4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