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題: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寫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記者王鵬、施雨岑、徐壯
人才決定未來,教育成就夢想。
老師和學生在南開大學的研讨型智慧教室内交流(2021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2月13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将在北京拉開帷幕。大會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主題,旨在推動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新進展,為世界數字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與會者将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教育數字治理等進行深入交流讨論。
搭平台、促轉型,打開教育新思路
在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動車組VR智慧課堂上模拟檢修(2022年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中國西南,從四川成都市到康定市,開車最快也要3個多小時。但借助信息技術,從成都七中教師提問到康定中學學生回答,一分鐘都用不了。
這是一幅前人難以想象的圖景——一根根網線,上通都市、下連山區,點亮千千萬萬孩子的夢想。
近年來,我國着力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數字化工作持續推進、成果豐碩。
在湖南長沙中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學生在進行求職面試(2022年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從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到黨的二十大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黨中央對數字化教育的重視一以貫之;從發布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到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再到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步履不停。
而今,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升級。
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100%,比2012年提高了75個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100M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
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衆對教育事業的要求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為全國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聚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賦能社會、教育創新等五大核心功能,開設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10個闆塊53個欄目,覆蓋30個版本、446冊教材。
據統計,截至目前,平台總浏覽量超過67億次,總訪客量超過10億人次,用戶遍及五大洲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
在“雲校”課堂上,拉薩阿裡地區高級中學一名學生(左)和西安高新第一中學老師互動(2022年4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完善平台建設,積極整合資源,不斷推出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2022年3月28日,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上線,提供豐富的政策、崗位信息和指導服務,全年共享崗位達到1370萬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通過平台實現就業。
海量資源彙集,人人、時時、處處共享線上課程;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鍊等新技術強支撐,教、學、管、評、考、就業開始進入精準模式……數字化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步步深入。
“把數字資源的靜态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以此來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打造全球教育版圖的中國特色、中國範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我們把資源數據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教師教育教學、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厚積累、廣實踐,再塑教育新形态
上海、新疆,在相隔數千公裡的兩地,兩所高校大學生成了跨時空同學。
2018年,華東理工大學将上海市精品課程——無機化學隔空“搬”到喀什大學。通過網絡聯通兩地兩校、一名老師兼顧雙方學生,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兩校日常。
東西部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名師領銜教師團隊開展課後線上服務,上千萬名教師在暑假開展研修培訓……數字教育改變了學習方式,更重塑了教育形态。
如何在減輕課外培訓的同時,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如何在降低師生負擔的同時,做好評價與互動;如何更好遵循教育規律,探索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可能……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數字教育工作在厚積累與廣實踐中,為提升教學質量、探索精準育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諸多參考。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供新“解法”——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上,中小學平台利用優質資源服務中西部農村學校,幫助農村地區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高教平台将東部高校優質資源輸送到西部高校,累計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378.5萬門次;1173個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6757門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等,為職業教育加快邁入智慧教育階段打下基礎。
大規模、标準化教師培訓也在數字時代進入新階段。去年暑假期間,教育部門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首次開展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研修活動,共有1313萬教師在線學習,約占全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數的71.2%。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新支撐——
北京市東城區教委統籌編制電子化作業,引入AI作業分析系統,實現作業減量提質;浙江智慧教育平台推出“四點半課堂”和“七點鐘課堂”,上線“浙裡問學”在線答疑應用場景,由名師領銜教師團隊開展線上服務;湖南長沙開展智慧體育,促進學生運動起來、健康起來……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不斷服務“雙減”,實現育人模式的轉向。
既幫助學生獲得相關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補充課堂教學,也幫助家庭樹立正确的教育觀念、促進家校協同育人。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看來,數字教育時代将為人人、時時、處處可學提供技術保障,多資源開發、多情景展現、多形式交流将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
新理念、新模式,展望教育新未來
這是一堂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驗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一同體驗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機C919飛機裝配真實過程。經過測量、反饋、計算、調整等一道道工序,最終機翼與機身實現成功對接。
“依托數字仿真和虛拟現實技術,我們不僅能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課堂,還能通過5G技術實現各地學生間的遠程互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田威說。
生動的課堂,恰是我國慕課迅速發展的縮影。
南甯市玉蘭路小學的學生在智慧教室上英語課(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自2013年以來,我國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日新月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國上線慕課超過6.19萬門,注冊用戶4.02億,學習人數達9.7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3.52億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
驚人的數字背後,折射出數字教育更加廣泛的變革、更加燦爛的前景。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教育改革發展在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南宮鎮交包村教學點,學生積極回答屏幕裡的課堂提問(2019年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在上海長甯區,部分學校已經将學生的智能終端升級為“紙筆同步系統”。這一系統可以将學生在使用紙筆過程中的行為數據轉化為學情分析,供教師精準教學使用。
在廣東深圳市,2021年成立的雲端學校正在常态化運行。學校實行線上 線下、主講 輔講的“雲端雙師”教學模式,學生們可以在“雲端”實時互動、相互激勵。
……
我國數字教育的不斷創新,也為世界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依托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秘書處,組織數十場全球在線教育高端對話活動,開設168門全球融合式課程,與13所世界著名大學實行互認學分,推出8門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者730萬人,國際在線教育合作交流不斷深入。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
移民村的孩子在甯夏中衛市中甯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在線課堂”上課(2018年3月27日攝)。甯夏中衛市中甯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位于中甯縣寬口井生态移民村。自2015年開始,該學校與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結成幫扶對子,共同搭建了在線課堂。通過建立“智慧課堂”,讓移民學生和教師可以随時觀摩到自治區多所重點中小學的課程。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縱深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