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騷的由來

騷的由來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6 12:28:04

騷,形聲字,最早見于《說文》小篆,本義為用手指為馬梳理毛發或撓癢,後來泛指梳理毛發或撓癢;用作動詞,可引申為騷擾、動亂、憂愁等;用作名詞,可專指《離騷》、泛指詩文、指雄性的牲畜等;又引申為瘙癢,這個意義後來寫作“瘙”。

漢字: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别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号,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曆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别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曆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并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于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