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時期。1931年“左”傾教條主義者上台後,在土地革命中執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政策,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抗日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的土地政策是減租減息,這是處理抗日戰争時期民族鬥争和階級鬥争關系的一種特殊的土地制度。解放戰争期間,随着中國人民和美蔣反動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土地改革的條件越來越成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将減租減息的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1947年10月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是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綱領。
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别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産。到1948年秋,在有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産關系,農民獲得徹底解放,工農聯盟得到了鞏固,并為人民解放戰争的勝利提供了物質基礎。
針對中國農民的基本特點,毛澤東提出了解決農民問題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引導到農業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去。無産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革命的最終目的,是找到一條适合中國國情的加速發展農業生産力的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