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紀念館
王陽明是中國文化的儒家大師,是一位頂級的大師,堪稱全能思想家。與王陽明的傑出軍事成就相比,王陽明對中國文化做出了大貢獻,他創造了心學。在他的一生和未來的曆史中,心學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王陽明的心學也是中華民族對外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影響深遠,特别是日本,更加推崇陽明心學。
王陽明思想的實質是心學,其思想實際上是源于儒家聖人孟子的思想。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意識和良能,這種意識和良能就像我們的肢體,天生就存在于我們的心中,宋朱熹以後,王陽明受到陸九淵“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心學理論的影響。王陽明在經曆了無數的艱難困苦之後,在荒涼貴州龍場終于悟道了,創立了自己的心學理論。
陽明洞天
王陽明的心學系統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緻良知。這構成了王陽明心學的三大支柱,但核心是他的緻良知思想。
王陽明心學不同于其他儒家思想,強調心的作用。王陽明講,世上的一切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們的内心。一切都取決于人類的認知。王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王陽明舉了個例子,對學生們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有人說這是唯心主義,其實不然。王陽明的意思是,當人們知道這件事時,這件事對我有價值,否則這件事對我沒有價值,因為我不受它影響。相當于一個優雅的美女,她像仙女一樣美麗,但我沒有看見她,她不在我的心裡,她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一旦我看到了她,她美麗了影子在我的心中投射出層層的漣漪,她的美對我有價值和意義。因此,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不是“心生萬物”,而是“心認識萬物”,萬物對我才有價值。
王陽明心的獨特價值在于強調心的作用,強調自由、輕松、活潑的人生體驗。因為,對一個人來說,心境澄澈,則心無挂礙,才能達到大境界。
先生墓
心即理。王陽明的心學是朱熹等人理學思想的一種撥亂反正。王陽明認為天理存在于人的心中。所以,如果你要緻良知,你不應該騎着驢子去找驢子,也不應該去别的地方找。因為真理在自己心裡。換言之,我們總是通過内心了解外界的一切。因此,所謂心即理實際上是自己認同的價值觀。如果一個價值不被自己的本心所認同,那就不是理。所以,“心即理”其實是人的内心深處的原初心,就是孟子所說的良知。
若耶溪
知行合一:知行的問題一直是哲學家們思考的問題。這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換言之,知行合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生活态度和心靈的修行。傳統儒家認為知是行的開始,知的善與惡與行的善與惡相關,因此儒家最重視良知。你得學好,不能壞,一旦你學壞了,你的行為就會壞了的。王陽明在傳統儒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開創了中國儒學的新天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意味着,無論是一個人的知與行,源自内心的道德法則都是心的精髓。都是心的本體,知行是同一個功夫,不可脫離,也不存在誰先誰後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有良知,就要按照這個去做,不去做算不上知。所以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就是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但是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要是我想做一件壞事,那就立即去做嗎?王陽明很顯然已經考慮到這個邏輯的黑洞。
其實,儒家學說是建立的人性本善的理論基礎上的,所謂良知良能,就是人類在内心深處的善念。當然,人是社會的動物,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是會有惡念産生的。所以王陽明明确提出,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去惡念,因為要是把知行分成兩半,心裡有了惡念,但是我還沒有去做,那就不是惡,我們就不知道去禁止,其實這恰恰是惡的開始。現在我們提倡知行合一,有了惡念的知就是行了,所以,必須去除惡念。這就是知行合一的作用。
書聖提扇橋
緻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王陽明繼承了孟子的思想,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不需要去外求,這是我們的天性。所以,緻良知就是把人的良知擴展到一切事物。隻有當一個人首先認識到自己的良知,并能夠促進和擴展這種良知,才能達到天地一體的通曉天理的境界。緻良知不僅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也是中國儒家道德修養論的核心。在緻良知的基礎上,王陽明還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養惡方法,比如克己省察,比如靜坐,比如萬事要在事情上磨練和自信立志等。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心擦得更亮,不讓自己的良知被私人的欲望所污染所遮蔽,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良知。
宛委山
陽明心學是以人的内心為基礎,使人内心強大的哲學,也是幫助人成功走向神聖境界的力量。人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人們的欲望和外界環境的不确定性。蘇東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隻有收拾好内心,安定内心,才能達到境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找到一處安靜、安然、淡然的精神家園!
蘭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