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除了某些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隻借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其後,從經驗的累積,進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表某種特定的意義,于是人類跨出了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有了語言,人類往往借助于記憶力,把聽到的話,牢牢記住,再對别人複述出來;或将心中的理想,個人的經驗,借語言加以傳播。這種目的及辦法,與日後圖書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稱之為口傳的活書。 人類的記憶到底有限,有時更會走樣,口傳的活書,必然有許多缺陷。于是,聰明的人類起而發明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結繩。以結繩的大小、松緊、多寡及塗上不同顔色等方式,來表示各種不同的意義,我們可稱之為繩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