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鹽、高濃度含鹽廢水的安全、經濟有效處置已經成為制約産生工業廢鹽、高濃度含鹽廢水相關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其處置方式按照處置物态的不同可分為濕法處置和幹法處置。
一、引言
工業廢鹽主要來源于化工、制藥、農化、煤化工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含有有機物及其他有毒的含鹽廢液、固體的工業廢鹽,主要産鹽環節有母液(工藝廢水)産生的反應鹽、酸堿化學反應的中和鹽、鹽析鹽、蒸餾殘液産生的鹽泥等。
廢鹽中有機物組成複雜,具有種類繁多、成分複雜、來源衆多、處理成本高、環境危害大等特點。近年來,我國廢鹽産生量不斷增加,預計年産生量超過3000萬噸。
2021年《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把多種生産過程中的蒸餾和反應殘餘物、廢母液與反應罐及容器清洗廢液等廢棄物正式列入危險廢物名錄。廢鹽若處理不當,會直接導緻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的污染。
目前,廢鹽普遍實行建庫集中暫存的方式進行處理,面臨高昂的儲存、管理成本,企業難以負擔,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與此同時,工業廢鹽也是一種重要化工原料,若能回收利用化工副産廢鹽作為工業原料用鹽,不僅可以消除其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充分利用鹽資源,實現副産鹽資源化與循環化利用。
在此背景下,廢鹽的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成為廢鹽處置的必然出路,而制約其大規模發展的因素主要将廢鹽中有機物的去除。
二、工業廢鹽的來源和特點
我國涉及廢鹽産生的行業衆多,産生的廢鹽種類包括單一廢鹽,混鹽和雜鹽(含雜質),根據其生産工藝的特殊性和生産環節的差異導緻不同行業産生的廢鹽有較大差别,主要特點如表1所示。
其中,農藥生産是廢鹽産生的主要行業。我國生産1噸農藥産品平均産生1噸左右的廢鹽,其主要來源幹農藥中間體和原藥的生産過程,因此農藥廢鹽年産生量可達到100多萬噸。
農藥廢鹽中有機物含量較多,主要為鹵代烴類、苯系物類複雜成分,所含有機物沸點和熱分解溫度均在200-600℃内。
印染行業的基本生産原料包括萘系、蒽醌、苯系、苯胺及聯苯胺類化合物。
這些物質在加工生産過程中易和金屬、鹽類等物質發生螯合,使得染料廢水中含高濃度鹽、重金屬,同時存在COD高等問題,從而造成副産廢鹽中稠環類有機物含量高,同時還可能伴有重金屬。
在水處理過程中,高鹽廢水蒸發處理也會間接産生廢鹽。此類廢鹽在前置水處理環節中經過有機物氧化分解工序,因此殘留有機物多為難降解有機物,去除難度較大。
除此之外,石油化工、煤化工、氯堿工業、冶金等行業也産生廢鹽,但有機物含量相對較低,處理難度較小。
煤化工行業中廢鹽主要來自除鹽水和循環水生産環節引入的鹽分,成分主要為NaCI和Na2SO4等簡單鹽類,不含有機物。
但依據《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規定,該類廢物暫時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氯堿工業上用電解飽和NaCI溶液的方法來制取NaOH、Cl2和H2,并以之為原料生産一系列化工産品。此類鹽泥産量大,主要成分為NaCI,基本不含有機物,可回收利用價值高。
由此可見,根據生産行業的不同,廢鹽的性質各異,其處理難度也不同。含有機物含量小的廢鹽通常處理難度小,易于回收工業鹽。
而制約廢鹽無害化、資源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含高濃度有機物的廢鹽中有機物的去除。
三、工業廢鹽的主要處理手段
1. 濕法
濕法處理先将廢鹽溶解在水中,通過水處理領域中的深度氧化技術降解有機污染物,實現廢鹽的無害化。常用的有機物氧化技術包括高級氧化法、濕式催化氧化和水熱氧化技術。
高級氧化法以生成羟基自由基為主體,利用羟基自由基引發鍊式氧化反應迅速破壞有機物的分子結構,幾乎可以無選擇的氧化降解高濃度有機廢水,而鹽濃度的高低對該方法的影響可以忽略。
根據産生自由基的方式和條件的不同,可分為濕式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以及其他催化氧化法等。
是指在高溫和高壓的條件下,利用空氣或氧氣作氧化劑,将水中有機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機物或無機物。
濕式氧化的條件溫度一般在120-320℃,壓力在0.5-20MPa。若提高反應的溫度和壓力至水的臨界點以上(溫度374.3℃、壓力22.05MPa),水的基本性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表現出類似于非極性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此狀況下的反應就稱為超臨界水氧化。
超臨界水能與非極性物質和其他有機物完全互溶,同時超臨界水還可以和空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完全互溶,而無機物特别是鹽類在超臨界水中的電離常數和溶解度則很低,多數鹽類能夠分離出來,對氧化反應幾乎無影響。
所以當用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廢水時,具有強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可将有機污染物徹底降解。此類濕法處理技術可以無選擇的氧化降解各類污染物,不涉及焚燒等熱過程,安全性高。缺點是反應條件苛刻、對設備要求高、運行成本高、無法适用于超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限制其廣泛應用。
2. 幹法
幹法處置工業廢鹽主要包括焚燒法、高溫熱熔融、有機物碳化熱解法。安全填埋法因其長期的環境危害、對土地資源的擠占和法律風險,目前已不能滿足廢鹽處置的需要,故不再讨論。
(1) 普通焚燒法
焚燒法是指在800-1000℃的高溫條件下,高含鹽廢水中的可燃組分(主要是有機物)與空氣中的氧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釋放能量并轉化為高溫的燃燒氣和少量性質穩定的固體殘渣,從而使高鹽廢水減容,實現無害化的目的。
高含鹽廢水的焚燒通常有二燃室(溫度控制在1100℃以上),可以保證廢水中有機物完全分解,在理想情況下爐子下端産出的固體鹽可達到工業級别回用,同時廢水産生的能量可以用幹原料的加熱、副産蒸汽等。
普通焚燒處理的缺點在于:受制于焚燒成本、鹽的濃度和種類等因素,并不是所有的高含鹽有機廢水都适合焚燒,此外該工藝容易産生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毒物質,廢水中的鹽類對裝置和設備也會産生一定程度的腐蝕。
高溫焚燒處置含鹽固體廢棄物遇到的難題在于廢渣中的無機鹽組分對焚燒爐運行的影響。在高溫回轉窯處置含鹽廢渣過程中,廢渣中的堿金屬鹽受熱而成熔融狀态,熔融堿金屬鹽會對回轉窯的耐火襯裡産生腐蝕。
在回轉窯運行過程中,黏附在耐火磚上的堿金屬鹽會引起黏附處耐火磚産生腐蝕并進一步腐蝕到耐火磚内部,縮短了耐火磚的使用期限。
(2) 有機物熱解碳化技術
大部分有機物沸點或熱解溫度在200-500℃,低于鹽的熔點(例如氯化鈉熔點801℃),理論上可通過低溫氣化/熱解有機物,将有機物從鹽中除去,從而避免高溫焚燒時鹽熔融的問題。
有機物熱解碳化是一種代表性的路徑,通過在低于無機鹽熔點溫度和控氧氣氛條件下,對廢鹽中有機物進行分解碳化,使廢鹽中有機物一部分熱解為揮發性氣體,另一部分變為固态有機碳并形成灰分。
(3) 高溫熱熔融
高溫熔融反應溫度通常為800-1200℃,此溫度高于廢鹽的熔點,使廢鹽在爐内全部成為熔融态,使有機物能夠在此高溫下完全分解,提高了廢鹽的純度。
高溫熔融可有效去除有機物,但能耗較高,産生的煙氣量大且鹽顆粒夾帶嚴重,會降低資源化率。鹽從固态升溫到熔融态又重新冷卻為固态,造成了能量的浪費、且在冷卻凝固過程中仍可能造成設備堵塞,影響收集效率。
四、總結
針對以上常見處理技術的優缺點,幹法熱處理技術具有有機物去除較徹底,适用範圍廣泛,工藝、設備相對簡單等優點,是一種值得發展的技術。但是目前這類方法現有的技術瓶頸在于:
(1)在高溫焚燒含有機物工業廢鹽過程中,廢鹽中的堿金屬鹽受熱而成熔融狀态(800℃以上時),熔融堿金屬鹽會對焚燒裝置的耐火襯裡産生腐蝕,導緻設備堵塞、腐蝕,損壞爐襯,造成頻繁的停爐-檢修-烘爐-點火再開車等問題。
(2)反應不充分導緻有機物熱解不充分,導緻去除率不達标。
(3)反應器不能保證充分的擾動和反應時間,導緻傳質傳熱效率低。
(4)熱處理産物---高溫含鹽煙氣中,鹽的回收困難,回收率低,回收設備壽命短,維護費用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