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方言中,毫無實際意義的“子”字,常常被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邊作為後綴(讀輕聲),組成具有獨特新意的詞或詞組。這種語言習慣,曆史沿革久遠,因而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
今天跟老鐵們唠唠有關後綴“子”的動詞類嗑:
1、拔卯子:器具等從榫頭吻合處拔出、脫節。
2、拔縫子:物體從連接的縫隙處開裂。
3、散架子:人支撐不住或物件無法承重了。
4、拔罐子:一種民間治病方法。用碎紙等在罐内燃燒片刻後,扣在皮膚上,用以拔出體内寒氣。
5、變桄子:改變原來的态度或做法。也稱反桄子。
6、瞅冷子:趁人不備、突然地(做某件事)。
7、踩格子:播種後,用腳将掩埋種子的土踩實。以便保墒。
8、打掌子:給别人頂替班。
9、打擺子:患瘧疾。
10、掉腰子:截癱。腰以下失去知覺,不聽使喚。
11、打圈(juàn)子:母豬發情,鬧圈。
12、叫咉子:母貓發情,嗥叫求偶。
13、貓月子:女人生産第一個月的休養期。也叫坐月子。
14、掉臉子:臉色變得難看。
15、卷面子:所求之事被對方拒絕,沒給情面。也叫撅面子。
16、摔臉子:當面發脾氣,給人臉色看。
17、甩劑子:放下正在做的事轉身走人,表示不滿。
18、進門子:女人嫁到婆家。
19、出門子:姑娘出嫁。
20、過日子:度日,過活;生活。
21、過篩子:選拔、抉擇。
22、放桌子:擺上桌子,做好餐前的各項準備。
23、借油子:找借口。
24、蹽杆子:(偷偷地)溜走、跑掉。
25、尥蹶子:牲畜向後踢腳(自衛)。
26、撂挑子:撒手不幹了。
17、仰歪子:随意仰面斜躺着。
28、捋須子:順着别人的意思說話。
29、抹脖子:掉腦袋;槍決。
30、撒丫子:撒腿快跑。
31、滾犢子:滾蛋;趕快走開。(罵人的話)。
32、劈犢子:拉幫套的人與主人分劈續生子女。拉幫套:東北的舊俗。男人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招入另一個男人來入夥幫助養家。享有夫權、财權等,以後所生子女到一定年齡時,一般安血緣關系分劈。
33、招股子:東北舊俗。招入單身男人幫助拉幫套,以便養家糊口。
33、起皮子:故意整事、找茬。
35、前趴子:因磕絆身體向前跌倒。
36、熟皮子:對動物的毛皮進行處理、使之軟化的過程。
37、紮猛子:大頭朝下鑽進水裡。
38、找樂子:尋開心。
39、賣手腕子:打工幹技術活。
40、爛眼邊子:患上眼病。
41、勒(lēi)大脖子:吃拿卡要、勒索錢物。
42、耍嘴皮子:光說不做,玩嘴上功夫。
43、仰巴腳子:身體向後倒下或躺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