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說“端午到,五毒醒”,這裡的“五毒”其實是五種生物,它們分别是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那麼哪個習俗與五毒有關?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
戴香囊。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甯”這一句俗語,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五種動物開始頻繁的在陸地上活動,于是,我們便把這五種毒物稱為“五毒”。既然知道了端午時節這些毒物會出來作祟,人們自然會有所防範。最常見的一種防範方式,也是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便是帶五彩繩和香囊。
這樣在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毒物,試圖靠近百姓時,聞到這些草藥的味道就會不戰而退。同時,這種香包除了擁有驅趕五毒的作用外,還成為端午節情人互贈的一個小禮物,可謂“虐狗又滅蟲”啊。
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龍舟比賽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特點。
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屬"籺"的一種,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3.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4.挂艾草喜蒲祈求平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營蒲作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營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營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争相佩戴,用以驅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