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潑水節是傳統節日嗎 潑水節是什麼族呀

潑水節是傳統節日嗎 潑水節是什麼族呀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1-02 16:56:33

  導讀:潑水節是一些少數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那潑水節是什麼族?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那麼,潑水節是傳統節日嗎?想知道就随小編一起去查詢了解下吧。

  潑水節是傳統節日嗎

  “春節、元宵、端午、清明、重陽、中秋”等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沒有列舉少數民族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節日,“中國”是指“中華民族”,而“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包括五十六個民族。所以說“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我國雲南地區參加人數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節日,是使用傣曆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最為熱鬧,但不是所有的傣族都過潑水節,傣族的旱傣和水傣過潑水節,花腰傣就不過潑水節。

  潑水節是什麼族

  潑水節是傣曆的新年,是使用傣曆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其中以傣族的潑水節最為盛大。

  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德宏、西雙版納和紅河一帶。他們的聚居地土地肥美富饒。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由于傣族群衆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别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El為潑水節。潑水節期間人們相互潑水,具有消災去病,祈求幸福吉祥的内在含義。而潑水節在新年又蘊含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關于傣族潑水節的形成,應從“潑寒胡戲”說起。向達先生在《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中言及“潑寒胡戲”的起源時說:“所謂蘇莫遮之乞寒胡戲。原本出于伊蘭,傳至印度以及龜茲;中國之乞寒戲當又由龜茲傳來也。”“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有的史學家認為,古代早已有以澆潑淨水為戲的風俗,最早記載見于《周書·宣帝紀》:北周宣帝(579)時,曾經“集百官及宮人内外命婦,大列妓樂,雙縱胡人乞寒,用水澆潑為戲樂”。

  可見,“潑寒胡戲”曾得到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此後,這個風俗由宮廷傳到民間,至唐中宗(705—709)時,已經盛行于我國中原地區。後來“潑寒胡戲”傳人撣、傣民族後,促成潑水節的形成。

  潑水節是傣曆新年,多數在傣曆的六月下旬,少數年份在七月初,傳統的過節時間,一般是3天(有時為4天)。民間潑水節的過程是這樣的:節日來臨之前,家家要縫新衣,買新傘,備辦節日盛裝。每個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開展劃船訓練,青年人還要排練節目,作歌舞表演。節日的前一天,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清晨,要到山上摘來鮮花以備彩禮花房和灑水之用。節日第一天稱為“麥”,相當于陰曆的除夕,各戶要打掃衛生,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飯。清晨,人們擡着象征吉祥的白象綠馬,各種佛幡和佛像等物,一路遊行到寺院。把供品和鮮花獻給佛祖,然後端坐聆聽佛爺誦經,稱為赕佛。赕佛之後,人們将一尊佛像擡至院中,為之滴水,稱為浴佛。接着把清水倒進木雕彩繪十分精美的龍背槽内,流人龍口,澆潑在龍口下花房中的漢白玉佛身上,這便是“龍噴香雨潑佛身”的形象演出。再澆潑在谷穗和鮮花上面,祈求五谷豐登,生活似錦。當中午烈日當空,人們便開始相互潑灑清水,以示去災免難,相互祝福。這時候,廣場和街道上年輕人盡情潑水遊戲,青樹下男女青年丢包求偶,江邊上圍觀放高升,賽龍舟。放高升,據說,這是邀請神仙來人間過年的請柬。入夜,要放孔明燈,唱傣戲和演出各種文藝節目。孔明燈,據說是古代的傣族用來測量風向,觀察氣象的。

  節日的第二天稱為“腦”,是個多餘的日子,不計算在舊年内,也不計算在新年内,稱為空日,傳說這天就是捧麻點達臘頭顱腐爛之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說就是帕雅晚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将這一天稱為日子之王來臨。

  按照古俗,這天要“趕擺”、放高升、劃龍船慶祝新年的來臨。第二天和第三天,中、老年人,每天上午仍需到寺院去聽經拜佛,以求神佛保佑全家人清吉平安,五谷豐登。在節日裡,家家要殺豬宰牛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年飯,宴請親朋好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