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認為在節日裡面,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是有一定寓意的,例如,在除夕的時候祭祖就是這樣,了解除夕祭祖這件事情是有必要的,雖然看起來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對于中國人來說,除夕祭祖這是必須要傳承的風俗。
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将酒酹在上面,酹時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祭禮結束後,将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請參祭人員,隻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馍馍,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
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着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規矩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台北等地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