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而三歲之前,就是孩子形成其性格的最重要的時期。
3歲以前對孩子的教育,将決定孩子大腦的整體結構,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等。中國有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和心理學上的這個觀點不謀而合。
對此,我們先來看最新的一組大腦發育數據:
第1階段:胎兒3個月~産後6個月,發育水平約50%-60%
第2階段:産後6個月~3歲,發育水平約80%-90%
第3階段:3~6歲,基本達到成人水平
倫敦學院兒童健康協會和兒童救助慈善機構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幼童大腦的發育速度是成年人的兩倍。學齡前也是孩子最活躍、大腦快速發育的階段,所以3歲以前的教育格外重要。
根據上述數據來看,寶寶的大腦90%是在0~3歲這一階段發育的,這一階段也涉及了寶寶的多個重要的敏感期。如果這個階段教育缺席,會對孩子未來産生多方面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三歲之前的幾個敏感期,以及該時期孩子的情緒想法,以便把握好合适的時期,給孩子做出相應的良好教育。
1、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作用: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2、動作的敏感期
動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學習都是通過手來進行和獲得的。手連着大腦,手的活動又受到大腦的支配。
3、語言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作用:0—1歲是前期語言時期,孩子從愛聽到聽懂;1—3歲是語言期,其中1—2歲的孩子能用隻言片語表達自己的意思;2歲以後孩子進入語言的爆發期,不但會自言自語,而且會模仿成人說話。在語言爆發階段,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4、對細小物體關注的敏感期
敏感期作用:孩子對細小物體的關注其實就是孩子觀察力的開始。成人不要打斷孩子的關注,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護他的興趣。
德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過:孩子需要愛,特别是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隻有父母的愛,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而不是打擊,不是謾罵,不是激将法。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照妖鏡”,而父母就是孩子所有品格的起點。
所以,在教育中,最重要的還是給孩子一個溫柔而舒适的愛的樂園。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緻歉
……
點擊關注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拾月媽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