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稱為文明型國家的原因是:
第一、我們有占世界1/5的人口,約等于100個歐洲中等國家的規模。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 + 創新 + 巨大人口産生的規模效應 + 影響中國和世界。但人口衆多也意味着我們在相當長時間内仍是一個資源緊運行的社會,需要一個中性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進行統籌協調,否則國家發展會遭遇重大挫折。
第二、我們有幅員遼闊的國土,這使我們具有其它國家難以比拟的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我們可以在超大規模的範圍内進行空間戰略布局,推動大規模産業梯度轉移,實現西氣東送、高鐵“四縱四橫”等人類曆史上罕見的現代化工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三、我們使用的是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漢語。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脈,也是民族認同的利器。保持了漢語,就保持了中國文化的根。随着科技的進步,中文與所有的現代技術均可兼容,其影響力正在從亞洲的“漢字文化圈”擴大到世界各個地方。
第四、中國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和文化内源性,在人類主要知識領域内都有自成體系的東西,如政治、哲學、宗教、語言、建築、文學、美術、音樂、軍事、教育、體育、醫學、飲食等都是這樣。中華文明是一個主體文明,不是次生文明。日本作為一種次生文明在吸收西方文明的時候也能保持自己的政治文化特色,更何況中國呢?
第五、中國有海納百川、融多樣性為一體的能力。我曾和印度學者一起探讨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看,中國權力集中,但中國各項改革都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各個地方既競争又合作,遠比印度的體制有活力。中國可以吸收其它文明的所有精華,但決不放棄自己,最終在更高的基礎上實現優勢整合與超越。
第六、中國具有獨特的政治文化觀。中國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于“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民心”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意”。中國人講“民意如流水”,但講“民心大于天”,就是這個意思。“民心”指的不是一時一刻的“民意”,而是指實現人民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這使我們更能夠克服今天西方民主制度所帶來的民粹主義和短視主義等弊病和危機。
第七、在經濟領域内,我們不僅掌握了西方的“數目字管理”,并在這個方面有所創新和超越,同時我們還發展了自己的“宏觀整合力”。 從中國經濟的全面提升到抗擊金融危機,都展現了我們“數目字管理”和“宏觀整合力”的結合。中國“宏觀整合力”的背後是中國數千年儒家的“天下觀”和強勢政府精英治國的傳統。
第八、中國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化進入全面繁榮和複興的新時代。中國人今天的孔子熱、書畫熱、茶道熱、文物熱、中醫熱等都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繁榮與複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