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赤壁賦》品蘇轼人生政治上的失意,蕭聲哀怨。人生無常,生命的短暫。 從蘇轼的《赤壁賦》中可看出他豁達淡然的人生态度。本文通過音聲色彩的組合,來傳達自己的主觀感受,長短錯落。“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寫出人在浩渺宇宙間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極精煉的文筆,寫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赤壁賦》寫于蘇轼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貶谪黃州期間。蘇轼因“烏台詩案”被扣上诽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幾經重辟”,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蘇轼作《赤壁賦》。他在黃州作的詩中,曾經痛苦地描寫過此時的憂郁苦悶的心情。《赤壁賦》正是作于蘇轼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