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最後說親子和諧。
重視教育的父母們,大抵都非常強調:如何讓孩子學習好,從小養成好習慣,懂規矩,懂禮貌;被公認的好品質,孩子最好能全部擁有,再小的壞毛病,孩子最好一個都沒有。這是理想的目标,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絕大多數父母都懷揣着同樣的理想,卻把孩子培養得千差萬别,甚至南轅北轍。眼看着自家孩子越來越不好,跟别人家孩子沒法比,又不能承認是自己的錯,于是就說:這是遺傳,像他爸。
其實,要把孩子帶往何處,每個父母都知道;關鍵是如何帶。
要有規矩,要有好習慣,喜歡學習,獨立性強,情商也高,聰明自信,不服輸的精神;等等吧。如果能像買菜一樣可以買給孩子,哪個父母不知道搶呀?好品質自然不能花錢買到,但還是需要設法讓孩子擁有;父母以及某些專家們各出奇招。
有這麼一位“專家”就聲稱: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放開手腳地打,“要把他獸性的一面徹底降服,看到你就有種怕的感覺。這就像農村趕馬一樣,把馬打怕了,以後再趕車隻要抽一聲鞭子響,馬就吓的要死。”而且,“強者是從小磨煉出來的,孩子小時,父母一定要對他狠一點,給他制造挫折和打擊,你在家把他欺負夠了,他出去就少受别人的欺負。你在家該罵的都罵了,該打的都打了,他出去後,才能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
但真的在家把孩子欺負夠了,孩子出去就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了?
說個案例吧。
有個8歲的女孩,她每次跟媽媽出門都要玩一個“遊戲”。她故意把手放在門縫處,然後要媽媽關門。如果媽媽沒留意,一下子把門關上的話,她的手估計會被壓斷。但媽媽知道她的把戲,慢慢關門。她看到門要碰到自己的手了,就喊:媽媽,要壓到我的手了。媽媽就停下來,等她抽出手,再把門關好。
每次出門,差不多都要玩這個遊戲。
媽媽很奇怪,都8歲的孩子了,怎麼還玩這麼無聊的遊戲呢?也危險呀,萬一不小心,出點事,咋辦?但無論媽媽怎麼說,甚至生氣,罵,女孩還是一如既往地把手故意伸進門縫裡。
她想幹嘛?
其實,這遊戲就是一個隐喻。
關門時,手放在門縫處,無疑是放錯了位置,暗指做錯了事。手放錯了位置,就會被門壓壞,要付出代價,暗指做錯事就會有代價。等手真的快被壓住時,她大聲地喊,“媽媽,要壓到我的手了”,媽媽就會停下來,她并沒付出代價,有驚無險;暗指,做錯事也不會真的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媽媽還是愛我的,不忍心壓壞我的手。
女孩反複通過遊戲去證明這一點,恰恰說明女孩對媽媽是否愛自己,是否會傷害自己,并不确定。也就是說,女孩平常可能總犯錯,媽媽可能還挺兇;當她被懲罰時,她非常害怕,她不知道會不會真的被傷害。
事實也真的如此。她特别愛哭,一點小事就委屈,能哭好久,說明她很壓抑;被媽媽兇甚至打的時候,她更是哭得非常大聲,說明她很恐懼。她雖然很乖,不惹事,但成績很差;而成績的好壞,對父母而言,往往具有一票否決權。每次輔導作業,母女間都是雞飛狗跳。突然有一天,女孩全會了,作業做得挺好,媽媽還挺高興,以為女兒開竅了。不久卻發現,女兒在學校抄作業,回來還撒謊說全會了。而且,還在家裡偷錢,偷了還不承認,也撒謊。飯不好好吃,零食吃到吐。
這位媽媽确實做到了,在孩子10歲之前,把女兒像馬一般馴服,鞭子一響,馬吓得要死。但結果卻并沒那麼美好,因為孩子到底不是馬。
馴馬的方式訓練人,是行不通的。
小孩子很懂得用遊戲的方式表達需求。比如,兩歲的小朋友躲貓貓,他每次都躲在同一個地方,等着媽媽去找。媽媽故意沒找着,他就很着急;找到了,他就非常開心,下次再躲在這個地方,等媽媽找。
到底是小孩子把戲,你就不能換個地方躲麼?躲在同一個地方有什麼意思呢?
但小朋友覺得有意思。因為,他躲的目的不是希望你找不到,而是希望你找到。他反複玩這個遊戲,是為了确認:離開媽媽的視線,媽媽是能找到我的。一旦得到确認,他才有勇氣慢慢離開媽媽的視線,闖世界。
小女孩玩用門壓手的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就連成年人也玩過類似的遊戲。比如強迫性洗手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通過象征性的行為獲得某種确認,從而獲得安全感。
重複性的行為背後總有确保安全的心理需求。
當女孩還願意跟媽媽玩确認安全的遊戲時,說明她還存着希望。一旦大了,連遊戲都不玩時,就是絕望,并出現心理問題了。
别想着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壓服孩子;那不是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唯有好的親子關系,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
誰都不喜歡被人罵,被人打,甚至被人教育。在家裡就被打服的孩子,要麼會出現激烈的反社會傾向,要麼就是膽小到總被人欺負;很少有健康的。
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還有人堂而皇之地向家長兜售在10歲前要把孩子打服這類荒唐的理念。更荒唐的是,還有不少家長熱烈鼓掌。自己的腦袋不自己扛,放别人肩上,真是悲哀!
幸虧,更多的父母意識到打罵孩子的不對,也試圖改善親子關系。但還是留個尾巴,死活去不掉;這個尾巴就是:喜歡教育人。好像不教育孩子,就不算盡到責任。也不管孩子多大,是5歲,還是15歲,在他看來,仍然是孩子,教育不能停。卻忘了,對一個5歲孩子說的話,到孩子15歲了,你仍然在說;隻能說,這10年來,你說的那些話,都是廢話。你還不自覺,要繼續廢話下去,你真夠招人嫌的。
有個讀高中的小夥,聽說周五要返校,很激動:教育局神經病,周五開什麼學啊?還要封閉式管理十四天不能回家,我甯願在封控區,不去學校。
他爸說,你要有點男人氣概啊什麼的,開始說教了。
他媽就猛扯他爸的衣服,别亂說。跟着呼應:你還沒有準備好返校是吧?太突然了!
小夥:SB的,腦癱教育局。
他媽:就是,都沒腦子。
小夥:别說了,沒心情說。
他媽:整理一下情緒。
然後兩口子去散步。他爸還有氣,說兒子居然能說教育局腦癱,沒素質。那意思是不教育不行:都高中生了,這點禮貌都不懂麼?
其實小夥也就是心情不好,說些氣話;罵句腦癱教育局,教育局也不會因此就真癱了。而且是在家裡罵,又不是跑教育局門口罵,有什麼呢?他罵完了,發洩完了,你都不用勸他上學,他到時自然就去了。有氣還不準人說句髒話呀?
果然,今天小夥就好了。
雖然罵髒話真的不好,但罵髒話還真的很療愈,否則,這麼不好的東西為啥那麼多人拽着不放呢?甚至有人說,學一門語言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先學會罵髒話。比如,廣東話,我就記住了七星;上海話,我就記住了戆都;四川話,我就記住了瓜娃子。
有位女士訴苦說,兒子爺爺總是教兒子說髒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就問她:他爺爺說髒話前後有何不同?她說:以前不說髒話,但脾氣暴躁;現在說髒話了,脾氣不暴躁了。
看來,小朋友爺爺就是通過說髒話自我調節。相比脾氣暴躁的傷人,說幾句無傷大雅的髒話,反而危害更低。
另一個女孩,從不說髒話,很文明,很禮貌;很符合父母的期待。但她卻拼命否定自己,直接把自己整抑郁。因為她受到他人傷害時,不敢攻擊對方,就掉頭攻擊自己。
我絕沒有鼓勵人飙髒話的意思,隻是想說,既然它存在,你不用,别人會用,你就得吃虧。别人罵得你啞口無言,你都不知道如何反擊,以至于到後來,你都不會表達了,都害怕跟人相處了,甚至恍惚了,認為别人罵的對。
那個從不罵髒話的女孩就是如此。
寫着寫着,好像跑題了呢:不是要談親子和諧麼,扯哪裡去了?嗨,就這樣吧,反正,親子和諧很重要,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多點寬容和包容,先搞好關系,再施加影響。而不是先搞砸關系,還要妄圖施加影響,跟歐盟似的,先制裁俄羅斯,氣死俄羅斯,還要俄羅斯按照合同供應天然氣。怎麼天下的美事全給你歐盟占了呢?
父母不能太歐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