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下廚的小夥伴對澱粉肯定不陌生,是烹饪時經常需要用的,澱粉的種類有很多,用途也不同,那麼,不同澱粉有什麼區别?使用方法是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澱粉是很多家庭必備的烹調原料,勾芡、腌肉、挂糊、上漿等都離不開它。按照國标,澱粉通常是從谷類、薯類、豆類及其他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常見的有玉米澱粉、土豆澱粉、紅薯澱粉、小麥澱粉、木薯澱粉。不同來源的澱粉,性狀不同,适合的烹調方法也不一樣,如圖所示:
澱粉在烹饪過程中一般用于上漿、挂糊、勾芡等。這三種用途也是中餐工藝中常見的技法,統稱為“糊漿工藝”。以蛋、粉、水為主要原料配制,前兩個用途可在食材外部挂上一層黏性的“外殼”起到保護作用;而勾芡工藝能起到調和菜品質感的作用。
上漿
上漿跟挂糊的區别在于食材上水澱粉或幹澱粉的厚度。
上漿一般隻需要将食材上加一層薄薄的水澱粉或者幹澱粉,一般經過上漿的食材,通常不會用來炸制,而是用來水煮或者煎制。
挂糊
食材在下鍋前,先放到調好的澱粉中裹勻,然後再進行烹饪,一般挂糊的食物通常用于油炸。
勾芡
菜肴接近成熟時,将調好的粉汁淋入鍋内,使湯汁稠濃。勾芡一般分為薄芡和厚芡。
做湯一般都勾薄芡,讓湯汁濃稠,使其透明不渾濁,例如西紅柿雞蛋湯;爆、滑炒類菜肴一般勾厚芡,例如魚香肉絲、爆炒豬肝等。
據悉,經過研究,綜合考慮烹饪加工工藝中上漿,挂糊,勾芡的相關指标及實際加工各影響因素,總結出:馬鈴薯澱粉糊化溫度低,吸水量大,脂質含量少,透明度高,較适合勾芡,其次可用于上漿;綠豆澱粉透明度高,熱糊穩定性好,較适合勾芡;玉米澱粉适合上漿,挂糊;小麥澱粉适合上漿;紅薯澱粉透明度較低,溶脹程度中等,糊化溫度較高,可用于挂糊,但不适宜用于勾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