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燒紙是這個節日的風俗之一,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對一些傳統風俗不是十分了解,不明白清明節燒紙是什麼意思,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清明節燒紙是什麼意思,清明節燒紙是什麼時候。
清明節燒紙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隻有清明。然而祭祀燒紙錢,已經變成中國傳統文明,為什麼說祭祀燒紙是文明呢?源于三國時期諸葛亮用饅頭代替人頭祭祀了河神,後來漢代盛行用貴重器物珍寶陪葬祭奠死去的人,達官貴族也同樣用大量的金屬貨币來祭奠,陪葬品的意義并不利于社會發展,而窮人家用紙代替金屬錢币來送葬祭奠,亦是為了安慰亡靈和在世之人的目的,同樣減輕了貴重資源的浪費。
然而燒紙在道教上也有很特殊的意義,傳統的紙錢,多以黃色白色為主,加上錫箔,就有了金的屬性,紙錢的材質多以竹葉農作物纖維的等,就有了木的屬性,造紙用的水,有了水的屬性,燒紙必用火,最後剩下紙灰則有了土的屬性,紙錢未燒之前是實物屬「陽」,燒完後部分化為烏有則屬「陰」。燒紙的煙灰飛向虛空,散歸大地,則是從「有」還「無」。最後燒紙中就包含了「陰陽五行」的轉化。在道教上這些說法也是燒紙由來的傳承。
清明節燒紙是什麼時候
清明節的燒紙錢時間,分為兩種情況:
(1)清明節如果是上墳燒紙,那麼燒紙錢的時間應該在上午9點——下午3點這段時間,這一段時間陽氣比較足,上墳燒紙最好選擇這段時間;
(2)清明節如果遠在他鄉,不能回家上墳掃墓,便要找一個十字路口燒紙,時間最好是在晚上,要天黑透才去燒,天亮不敢出來取錢;
清明節掃墓各地風俗不同,,有的地區燒紙必須上午燒,有的地區沒有限制,因此要尊重當地的風俗。清明節部分地區,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為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後。也有人說,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傳說那時燒紙一百頂二百。
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清明這天陰曹地府收鬼,到夏曆十月一才給鬼放假。因此清明後上墳,或十月一前上墳,故者的鬼魂還沒有放假,無法出來收給它燒的紙錢。因此要“早清明,晚十一”。
清明節為什麼要燒紙?
古代有陰陽的觀念,以死生為界,死後的人去了陰間,活着的人在陽間。古代還有“事生如事死”的說法,即是生前有的,死後也要有。所以古人的墓裡通常有很多陪葬品:陶器、玉器、金錢等等。而燒紙錢,就來源于古代喪葬中的“瘗錢”,“瘗錢”解釋一下,就是用來給死者陪葬的錢。
《新唐書·王璵傳》記載:漢以來葬喪皆有瘗錢,後世裡俗稍以紙寓錢為鬼事。從漢代以來就有往死者墓裡放實物錢币的習慣,後來就把“紙”當做“錢”代替了實物錢币。用“紙”代替實物錢币有很多原因,一個是盜墓猖獗。《漢書·張湯傳》說: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瘗錢。對于盜墓賊來說,陪葬的錢也是錢啊,不盜白不盜。 另外也會為了家裡節省開支。
“紙錢”也并不隻是錢币的樣子,有紙衣、紙褲、紙鞋、紙帽、紙牛紙房、紙人等等。“紙錢”也 不一定是“燒”的,也可能用來撒、埋等。撒紙錢一般是在辦喪事、移棺材時,把紙錢灑在路、河 川上,用來收買路上、河川的鬼神,避免他們刁難死者亡魂,俗稱“買路錢”。 至于為什麼用“燒”,可能是受到了佛教影響。在印度人觀念裡,火可以将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 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東漢以後,随着佛教從印度傳人,佛教思想和古印 度的社會習俗傳入中國。而通過“焚化”能從“現界”轉入“冥界”的觀念也被人們接受,用到了 紙錢中,出現了“燒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