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李麗)作為唯一一家覆蓋三個賽區的冬奧醫療保障機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在8日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突出貢獻集體”,為他們長達數年的冬奧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但“大白”們與奧運的故事,遠未結束。
王健全作為中國冬奧代表團醫療專家,與此次同樣受到表彰的徐夢桃、蘇翊鳴等冬奧健兒并肩戰鬥了近一個月,目前已回到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但除了日常工作,他将一如既往為國家隊運動員進行診療,為他們争金奪銀提供堅強後盾。
王健全在冬奧賽場。
“服務運動員,一直是我們的光榮傳統,也是使命。”這位運動醫學科主任說。
這個使命,從運動醫學創始人曲綿域老教授開始,堅守了60多年。
接力:14年,拯救徐夢桃的膝蓋
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在體育界和運醫界,都是如雷貫耳的名字。科室成立于1959年。作為中國奧委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唯一指定的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63年來,他們與普通科室的不同之處在于“下隊服務”,這個優良傳統已幫助衆多知名選手重返奧運賽場。
奧運軍功章裡,有“大白”們的一半。
但凡你聽過名字的運動員,幾乎都跟北醫三院打過交道。這份長長的名單包括:趙宏博、李娜、鞏立姣、劉國梁、馬龍……
而此次出征的冬奧“天團”,也絕大部分在運醫的病房進出過。
“我是第一嗎?”“我是第一嗎?”時間撥回2月14日,冬奧“四朝元老”徐夢桃在空中技巧奪冠後流淚大喊,令無數人動容。這呐喊中釋放的傷痛、壓力和永不放棄,站在賽道終點為她鼓掌的王健全感同身受。
2月1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徐夢桃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這是他連續第四次為中國奧運健兒保駕護航,他很清楚選手們的身體情況。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曾接力為徐夢桃做過四次手術,她能重新飛翔在冬奧賽場已是奇迹。奪冠,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王大夫!”“桃桃!恭喜你!”無需多說,所有那些為了夢想與傷病作戰的日子,都濃縮在這含淚帶笑的一句問候中。
快14年了,運醫的崔國慶教授依然記得,2008年為徐夢桃進行第一次交叉韌帶撕裂手術時的情景,稍有不慎,就可能斷送她的運動生涯。但經過精心治療和科學訓練,徐夢桃以驚人的毅力重回賽場。作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的首席醫學顧問,崔國慶全程提供支持。
餘家闊也不會忘記,2016年全國冬運會時,徐夢桃再次摔傷,另一個膝關節的前交叉韌帶斷裂。作為主刀醫生,他不得不切除了已經很碎片化的60%的半月闆,但手術進行了精巧的設計,使脆弱的膝蓋依然能夠承載冬奧夢想。對手術,餘家闊當然有自信,他擔心的是這個堅強的姑娘:“手術雖然成功了,但如果再受傷,就怕造成不可逆的結果……”
在徐夢桃備戰北京冬奧的過程中,運醫人一直與教練組保持溝通,幫助調整訓練計劃。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四屆冬奧、四次手術,金牌是命運最終給予徐夢桃勇氣的回饋。而運醫人做的,是讓熱愛不被辜負,讓堅持終有意義。
王健全解釋過運動醫學與普通醫療學科的不同——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保障運動能力盡快恢複。“在制定手術方案前,就要考慮術後康複,把傷病對訓練和比賽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很多高招在于不做手術,如果隻是手術匠,對運動員是不利的。”
因此,運動醫學的醫生除了醫術高明,還需要了解項目。這也是為什麼曲綿域在學科創建伊始,就立下了“下隊”的規矩,成為運醫人60餘年來堅守的傳統。
傳承:趙宏博的跟腱,隋文靜的腳踝
時至今日,89歲的田得祥教授依然保持着每周“下隊”的慣例。在王健全之前,他随中國隊出征過四屆奧運會,診治過上萬名運動員,是備受體育人尊敬的“爺爺隊醫”。
2005年8月,離都靈冬奧會僅半年時間,花滑名将趙宏博在訓練中左腳跟腱斷裂。困境中,田得祥的手術治好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術後經過康複,趙宏博如願重返賽場,并和申雪拿下了2006年冬奧會雙人滑銅牌。
2005年11月6日,2005世界花滑大獎賽(中國站)在北京閉幕,花樣滑冰世界冠軍申雪(左)和趙宏博在首都體育館向觀衆緻意。此時的趙宏博需要拐杖支撐行動。新華社記者攝
“别的國家很驚訝,他們覺得趙宏博恢複得太快了。”回憶這段經曆,田老爺子笑眯眯地說,“其實我們的治療不比外國差。”他和許多老一輩工作者一樣,由于經曆過國家百廢待興的時期,都有很強的國家榮譽感。在另一個賽場上,“不比外國差”,也是為國争光。
10年之後,趙宏博已成國家隊教練,而相似的遭遇降臨到他的愛徒隋文靜身上。
這一次,田得祥傳給胡躍林的柳葉刀,又傳到了焦晨手上。他為隋文靜進行了右側腳踝韌帶修複和左側腳踝肌腱複位的手術。雙腳同時做,常規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手術,焦晨隻用了不到一個半小時。
作為足踝手術數得着的“一把刀”,手術本身對焦晨并不構成挑戰,“重點在于如何讓她盡快重新站上冰場”。為壓縮康複期,他選擇了韌帶修複而不是重建,同時為防止再次斷裂,采取了“雙排縫合”的技術加固韌帶。肌腱也巧妙加以固定,防止再次脫位。
焦晨在為隋文靜治療。
術後,隋文靜在床上一躺40天,缺席冰場4個月,再也滑不了的恐懼讓平時爽朗的“桶妹”也覺得“天都灰了”。“她特别堅強,我知道運動員這個時候會特别焦慮,但她從沒當着我們的面哭過,手術剛做完不能下床,就利用病床的架子做力量訓練”,小姑娘的拼勁兒讓年逾不惑的焦晨感歎不已,也特别想幫助她重返冰場。
事實證明,手術非常成功。2017年2月,隋文靜和搭檔韓聰在複出後的第一場四大洲賽上演王者歸來;3月的世錦賽,又為中國拿下闊别7年的世界冠軍。
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手術,讓隋文靜在此後5年多裡一直穩穩滑到北京2022,最終滑上冬奧最高領獎台。
這次冬奧會,焦晨沒去一線,但隋文靜/韓聰奪冠的那場自由滑,他特意看了直播,與有榮焉之餘,還給“桶妹”發了條微信祝賀。“很欣慰吧,她的苦沒白受。看到中國隊奪金都很高興,但這塊金牌感受更特别,畢竟自己也貢獻其中。”
從趙宏博到隋文靜,從田得祥到焦晨,拼搏精神在傳承,妙手仁心也在傳承。
夢想:“15分的幸福”也要全力守護
“他隻得了15分,卻笑得很幸福。”2月9日,腳踝骨折的高弘博堅持站上單闆滑雪男子U型場地賽場完成冬奧首秀,那因不留遺憾而燦爛的年輕笑臉,火遍了整個互聯網。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時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冬奧醫療保障指揮中心裡的所有人,都在盯着直播畫面。高弘博一完賽,創傷中心立馬準備接診,護士早已收拾好房間,醫護人員提前開始術前準備。
開幕前拿到參賽資格,比賽前訓練骨折。命運如此捉弄,但高弘博如此渴望冬奧會,哪怕隻是亮個相。
劉平(中)在手術中。
“我們運醫人,是最能理解運動員的心的。”他的主管醫生、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劉平說,“家門口的冬奧會,運動員有自己的夢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
劉平對傷情進行了評估和處理後,給高弘博參賽放了綠燈,但要求“決不能進行高難度動作”。
賽後,高弘博被迅速轉運回醫院,劉平和同事們一起為他完成了手術,手術十分順利。
王健全也特意打來電話,囑托術前術後注意事項。經驗豐富的他認為,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運動員是可以帶傷參賽的,尤其對于高弘博這樣初出茅廬的選手,切身感受冬奧實戰氛圍,是成長的關鍵一步。
惠民:“天使”在冬奧,“天使”在人間
冬奧期間,北醫三院共派出了5支隊伍、200多名醫務人員,提供了“兩地三賽區五團隊”的高水平醫療保障。
冬奧期間,王健全滿心滿眼都是如何保障中國健兒全力拼搏;冬奧會後,他開始琢磨,後冬奧時期,除了繼續服務精英運動員,運醫如何在全民健身上發揮作用。
冬奧前後,網上有個挺火的說法“雪道的盡頭是骨科”,熱愛并深谙運動的王健全很不贊同:“這不是讓那些因冬奧萌生了冰雪夢想的人打退堂鼓嗎?”
作為運醫人,王健全認為,相對夏季項目,冰雪運動确實受傷率更高,但目前進行冰雪運動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周圍沒有有經驗的人指導和陪滑,是受傷多的主要原因。隻要遵循運動規律,傷害是可防可控的,随着普及,傷病率一定會下降。運動不能隻看受傷的可能性,也要看到運動帶來的益處,尤其冬季,人們很少有室外的運動。”
2021年3月13日,由北醫三院醫生組成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醫療隊在崇禮參加雪地救援培訓。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冬奧會已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意味着大衆冰雪運動和産業勢必迎來一個爆發期。而運動醫學科每年接診專業運動員近3000名,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北醫三院作為項目牽頭單位承擔的國家級重大專項——冬奧會運動創傷防治和臨床診療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研究,也将冬季項目傷病的預防、診治和康複整體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我國的運動醫學已在國際處于領先水平,王健全在思考,“如何把這些研究和經驗用于指導大衆科學運動,這對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戰略,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運動醫學科在創建初期隻面向專業運動員,1988年對大衆開放後,依然不為人熟知。“服務運動員當然是優良傳統,但我們的經驗也可以造福老百姓,在冬奧會後發揮更大作用。”他說,“三億人上了冰雪,還要安全地下來。”
在運醫領域耕耘多年,王健全堅信,體育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也關乎全民素質的提升。“隻有孩子們熱愛運動,成為身心全面發展的公民,才會有健康中國,運醫人應該在這方面貢獻力量。”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