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農村高價彩禮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對彩禮的熱議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專家針對高價彩禮提出了零彩禮的想法,那麼零彩禮的婚俗實驗能走多遠呢?國家為什麼要提倡零彩禮?和 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零彩禮的婚俗實驗能走多遠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彩禮蘊含着女方讨個吉利的社會心理。對于大多數男方家長來說,早在孩子談婚論嫁前就做好了送點彩禮的心理準備。
習俗就像社會文化的列車,諸多儀式都是“習俗列車”的一個個站點,到什麼站點就該唱什麼歌。相反,個體的刻意移風易俗帶來的未必是自我革新的喜悅,而可能加劇個人與家庭、家庭與社會的緊張關系,得不償失。網絡輿論對于河南民政部門的“婚俗實驗”,基本持否定态度:“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又不是第一次了”“幹點實事吧”。
彩禮作為婚俗中的一個環節,早已被嵌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在保持這種習俗的地區中,沒有不給彩禮的男方,也沒有不要彩禮的女方,因為彩禮習俗是曆史形成的。
我國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傳統,剛嫁入别人家門的女士的權利如何保障,顯然是所有嫁女父母所擔憂的。彩禮這種婚俗在客觀上起到了平衡新婚男女家庭地位的作用,彩禮作為經濟杠杆在某種意義上捍衛着新婚女性的家庭地位。尤其對于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女性而言,她們通過彩禮獲得家庭經濟的自主支配權,避免因缺乏經濟收入長期居于被支配的地位。
當代社會,彩禮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就像新聞中提及的“一動不動”,這既是家庭轎車普及的産物,也是新農村建設中商品房在鄉村受歡迎的寫照。
彩禮不同于春節期間孩子的壓歲錢,後者是禮節性的,前者則是女方測試男方家庭抗壓力或者激發男方創造力的試劑,與古時為填飽肚子被迫賣女兒的所謂“彩禮”不可同日而語。換句話說,現在的彩禮與把女性當作謀生手段無關,它折射的是一種喜慶色彩和獲得安全感的社會倫理心态。
國家為什麼要提倡零彩禮
原因就是,“彩禮”之下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首先就是男女還沒有獲得真正的平等(無論是社會還是婚姻),以往“重男輕女”的觀念傳導到人口上就是“男女失衡”。
“男女失衡”傳導到市場的表現就是,女性似乎獲得了不少“性别福利”,進而使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已經達成了男女平等,甚至是“女尊男卑”。
而實際上,女性獲得的福利是淺層的,是根據男性獲得的深層次福利所進行的補償。就比如所獲得的“彩禮”,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對部分權利的讓渡所獲得的補償。但表現在當代,就是男女性雙方共同感覺到對方獲利,因此性别平等問題也越加錯綜複雜。
其次就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地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在經濟水平、觀念上的落後,以及農村女性意識的覺醒,導緻更多的女性選擇“逃離”農村,男女比例進一步失調。
而對于農村男性,“彩禮”可以作為一種調節手段,使其在婚姻市場獲得更好的優勢。不顧農村發展問題,而一味推行“低彩禮”甚至是“零彩禮”,或使農村結婚問題“難上加難”。
最後,現代社會對新家庭所要求的物質基礎,已經遠遠超過年輕人平均薪酬水平。“彩禮”也并非單向的,與之對應的還有“嫁妝”,婚姻契約的平等關乎雙方的名譽。
“彩禮”與“嫁妝”也可以視作新家庭的起始資金,資金的水平高低受當代必要的物質基礎、雙方的收入水平等影響。即使在農村,小家庭也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也存在不同的收入水平差異,可見“高額彩禮”不是憑空而出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