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15:37:58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1

馬未都,圍繞在他身上的頭銜很多:文化學者,媒體人,作家富豪等,而最知名的頭銜莫過于“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家”和“觀複博物館館長”。但是馬未都的收藏有個特點,不收中國字畫,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不過這也許就與他的經曆有關吧。

“破銅爛鐵”造就藝術品收藏家

“你就是一個倒騰古董的,自己心裡還能沒點數”---王朔

馬未都1955年生人,二十出頭馬爺,做着《青年文學》的編輯,平時的樂趣愛逛跳蚤市場,薅薅羊毛,占占便宜。跳蚤市場裡農村鄉鎮搞來的銅鐵陶瓦很多,幾塊錢就能給拿走。照他自己的話就是,這和“撿破爛”沒什麼區别。

馬爺生平首次“撿漏”吃到甜頭,是件小器件。有一回,馬爺會友得知朋友想要将一件祖傳的四扇鈞瓷挂屏以1600元的出價賣掉。而馬爺滿心喜愛,當場買下。可是那是他新婚準備置辦彩電的,可見網絡流傳馬爺愛藏品勝過愛美人所言非虛。沒過多久,有古玩行出高價拍同款,價格被炒到了100萬。這讓馬未都更堅定了這方向發展的決心。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2

他25歲到35歲的那10年正是八九十年代社會百廢俱興的那十年。也是馬爺不務正業對“破銅爛鐵”應收盡收的十年。這十年收的“四舊破爛”也基本完成了馬爺收藏生涯的原始積累。馬未都就是如此起家的。

1997年,馬爺創建的觀複博物館誕生。國内首家私人博物館的頭銜再加上《百家講壇》的光環加持,成了實打實的“中國古玩界頭号代言人”。

雖然聽起來荒唐,但也不妨礙馬未都成為古玩界的“半壁江山”。這些未被人重視的“破銅爛鐵”何嘗不是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華夏文化的有利載體?想想國外流出了多少中國文物,若不是有馬未都這樣的文化拾荒者,被當成“破爛”處理掉的藝術品将不計其數。

掃蕩古玩市場卻“拒絕”中國字畫

“身為中國藏家,不收中國書畫,永遠都夠不上資深”。---安思遠

馬爺收藏的藏品從家具、陶瓷、玉器、錢币到鐘鼎可以說應有盡有。不過說來奇怪,他開的觀複博物館展廳内的書畫幾乎都是油畫,且出自當代人之手,但是無論哪家觀複博物館,都唯獨缺少了中國字畫。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3

難道馬未都不喜歡中國字畫?當然不是。

如今,中國的古書畫,是一個頂級收藏家的标配。但是真正精品古書畫,向來都是昙花一現。早期馬未都,一個普通編輯,雖然不缺錢過日子,但要是收起字畫那就拙荊見肘了。“破銅爛鐵”好撿漏,可傳統書畫,要麼早已被人收入囊中了。

彼時的傳統書畫,頂着國畫的光環,是中國曆代文化精英涵養的象征,行業内的識貨人很多,舍得砸錢的土豪更多。想空手套白狼撿漏,基本不太可能。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4

這裡有個小插曲:九十年代,馬爺想過要買下一本叫做《陶冶圖說》的相關古籍及書畫,可是賣方要30萬,而馬爺就算傾盡全力也就隻能湊出10萬,最後不歡而散。不久後,相關書籍字畫就流至香江,馬爺終于名氣大振富甲一方時,古玩圈的資本玩法又變天了,馬爺還是在錢上摔了跟鬥。2005年,在和人民币藏家在書畫收藏上一較高下後,馬爺感歎:自個在拍賣市場已“玩不轉,買不起了”。

馬爺感歎:“1990年代很好的字畫也就幾十萬,如今動不動就是千萬,還怎麼買?”

明眼人都明白,這就是資本競逐權謀。馬爺豈非看不明白,他隻是不願銅臭污了字畫。

成名背後更有良師益友相助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喜歡你的人。——易中天

馬未都有位恩師——王世襄老先生,算得上是馬未都古玩路的引路人。王老玩得主要就是家具、瓶罐等實物。王老對後輩分的傾情相授和耳濡目染下,使得馬未都對那些“瓶瓶罐罐”更加了解一些。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5

誠然,文物收藏,考驗的不止是眼力,還考驗學問。更何況,有的人盡其一生,可能也隻能通其一二而已。在這一點上,馬未都是理性且明智的。這也是馬未都不收中國字畫的原因之一吧。至于安思遠說的資深與否,“老炮兒”馬爺估計也并不在乎。

在馬未都地位積累過程中,朋友的作用更大。比如經常能在馬未都介紹物件的時候聽到:“我有一朋友......”,朋友圈子也成了馬爺拿貨的重要途徑。

另外老北京的文化界,馬未都與王朔最典型的北京“老炮兒”。年輕時打群架,胡說海吹,機鋒劍起,如今都成了行業标杆。王朔:國内編劇界的代表人物;馬未都:“拾破爛”發家,開博物館,成為收藏界大拿。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6

這兩人從馬爺還是馬編輯的時候就相交甚好,經常互相開玩笑打趣。像前些年,馬未都像王朔“吹噓”自己那些寶貝時,王朔便公開打趣他是個撿破爛的,“挖苦”他的起家前史。不過馬未都并不生氣,他知道王朔就是炮嘴,但說的全是大實話。畢竟王朔是會拿出真金白銀救助自己的兄弟。馬未都對人也真誠,對身陷囹圄的某臧姓歌星不避嫌,當助則助。這也是他身邊總有良師益友的原因。

馬未都的内心世界是細膩的,雖然我們可能看不到,但從他的訪談中可以看出來。他活得很清醒,活得很通透,這樣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像文藝類這一行,太多物質的東西把思想給綁住是時常有的事情。

尾聲

如今,我們總喜歡将馬爺與“才子”高曉松、老梁這些能言善道的藝人們相提并論,這其實看輕了馬未都。

馬未都錯過的字畫(造就藝術收藏家)7

馬未都是文化與高智商代表,雖然馬爺連大學都沒上過,但是我們依舊愛在談話節目中看他叨叨。師随名家使他閱曆廣泛,聊天親和,做人誠懇,眼光獨到。在那個年代,沒有“人設”包裝的,沒有團隊保駕護航,沒有微博耍嘴拉好感,豈是現在的“戲子明星”可以望見項背的。

馬爺最終名利雙收也沒有忘記初衷或是沽名釣譽。他竟将自己的珍藏拿出來開了個博物館,且不收一分錢,要知道那裡面随便一件可都是價值連城。這種弘揚中華文化的無私行為,這才是真正的明星,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明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