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觀上來說,能電離是因為在水中,在水分子的沖擊下,原本能量很高的化學鍵斷裂,使分子成為陰陽離子,而造成了電離。這種“水分子的沖擊”,既包括分子熱運動的撞擊,也包括極性分子的吸引。水分子有強極性。而能否溶解于水卻是取決于這種物質與水的“親密性”。所謂“相似相溶”。如果一種物質與水不“親密”,不“相似”,那麼它就可能不“相溶”。但是這與它是否受到水分子的沖擊無關。舉個離子,硫酸鋇,難溶于水。這是因為硫酸鋇本身的結構注定了它與水的“不親密”。但是硫酸鋇間的離子鍵能量比較高,而水又有強極性。在水的吸引下溶解于水的那一小部分硫酸鋇可以完全電離。它能電離是因為它本身鍵能高,水分子又有強極性。可是這些并不能成為它能大量溶解的理由。電離發生在溶解之後。電離所能做的,充其量是把已經溶解的部分電離掉而已,可是不能溶的部分就無能為力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