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清明具體的時間
2023年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三,農曆閏二月十五;2023年清明放假時間:4月5日當天1天;2023年高速免費具體時間:4月5日0:00-4月5日24:00。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号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内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很多傳統節日都和古老的傳說有關系,清明節也是如此,這個節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晉國時期,晉文公受到迫害,因此在國外四處流浪,而忠臣介子推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湯給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後來晉文公重回朝堂,賞賜了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唯獨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為意,但是攜老母隐居山野,他離開之後,晉文公回想往事才覺得愧對忠臣,于是帶領部下去找介子推,沒想到苦尋無果。晉文公認為對方是在怨恨自己,于是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沒想到對方剛正不阿,甯願被火燒死也不出來。他死之後,留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令晉文公感到後悔,為了紀念他,就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每年此時百姓隻能吃素紀念介子推。這個日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人們懷念忠烈與祖先的日子。
1、掃墓祭祖
清明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慣,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總會趕在清明節前回到家鄉故土,為祖宗先人掃墓祭祀。在祭祀掃墓時,一般都是先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後擺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挂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比如磕頭、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說一說這一年來家裡發生的大事小情,後來又是如何妥善處理的,讓先人不必惦念牽挂等等,表示對先人的關心和憶念。
2、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3、燒包袱
清明祭祖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有些家庭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無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産生了一種因地制宜的辦法——燒包袱。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實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擺設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門口、路邊、河邊“燒包袱”,包袱裡面大多也是一些紙錢、冥币、金銀箔紙疊成的元寶等等。
4、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5、拜“城隍爺”
在明、清、民國時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很盛,城隍廟裡供的就是“城隍爺”,大家在清明節的時候去城隍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等等。
6、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7、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将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将葫蘆高挂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