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鳳尾竹》是已故作曲家施光南所創作的一首傣族樂曲,由倪維德作詞,歌曲的原唱是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也曾演唱過這首歌曲。
相信大家一看見《月光下的鳳尾竹》這個歌名,就馬上會聯想起葫蘆絲這種樂器,這首歌已經成為葫蘆絲演奏的經典曲目之一。葫蘆絲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種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行于傣、佤等民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極富濃郁的地方色彩。
據說是在1979年,詩人倪維德來到雲南省德宏州采風,在芒市壩子,夜幕降臨,朦胧的月光下,他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竹林中約會、歌唱,遠處飄蕩着悠揚的葫蘆絲聲,詩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了《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詩。
“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喲
輕柔啊美麗像綠色的霧喲
竹樓裡的好姑娘
光彩奪目像夜明珠
聽啊,多少深情的葫蘆笙
對你傾訴着心中的愛慕……”
不同于原唱于淑珍老師圓潤、悠揚的演唱版本,關牧村老師磁性的女中音更似一杯醇厚的美酒,兩個演唱版本在風格上雖有所差異,但又都是分外的美妙!
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為這首經典老歌所編配的吉他彈唱譜,觀看彈唱視頻可以點下面的藍色文字跳轉鍊接:
如癡如醉《月光下的鳳尾竹》,你從沒有聽過吉他彈唱版吧?好聽!
視頻截圖
不想跳離此頁面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播放下面的音頻,以便與樂譜進行對照學習:
整首歌曲的伴奏織體采用的是典型的四三拍分解和弦,指法非常簡單,要注意在前奏和間奏時,為了模仿葫蘆絲的圓滑奏風格,我運用了多處連續的左手滑奏技巧,期間還穿插有自然泛音的應用。大家如果多加練習,相信應該能輕松掌握好!
另外,在樂曲的結束處,我采用了右手的悶音技巧來模仿大提琴的撥奏效果,方法是在彈奏的同時,将右手的小魚際部位壓住琴弦與琴碼的交彙處,這樣就能達到制音的目的。(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