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的《師父》,2014年的《镖門》,2013年的《一代宗師》,皆出自編劇徐浩峰之手。而且徐還導演了《師父》,在這部影片中更為完整地傳遞了自己的武術觀和電影理念。今天我們邀請了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的制片人和總策劃人俞勝利就《師父》與《一代宗師》的不同建樹進行觀察比較,同時回溯了他心目中最好的武術電影。
1《宗師》唯美,《師父》暴力
首先要說的是,《師父》是徐浩峰獨立編劇、導演、武術指導和剪輯,而在《一代宗師》裡,徐浩峰隻是編劇之一,大牌編劇鄒靜之的介入,使徐幾乎被淹掉。看過《師父》後才感覺到,兩部影片非常獨特的武林氣韻都像是出自徐浩峰一人之手。于是,他的編劇價值才又在我的心中重新體現出來……
而《師父》男主人公的精神層面的描寫、性格的塑造,與女主人公情感的遞進等環節并沒有出現邏輯上的磕絆。
最後,也是最值得比較的是兩部影片畢竟都是武術類型片,武術部分的展示和表現是否具有亮眼的突破也是影片能否在業界甚至影史挺胸立足的關鍵。
也許因為王家衛是著名的文藝片導演的緣故,《一代宗師》武術的表現力大多交由著名武術指導袁和平完成。袁導也真是不負衆望,武術部分真是漂亮之極!炫之極!在鏡頭的起落中唯美之極!
相比之下,《師父》裡的武打表現毫無漂亮炫麗之美,但它通篇都是武術迅疾、淩厲之美!英武、暴力之美!更是:樸拙真切之美!
這些年來,業内總有一種聲音,要求武打動作片的“炫”!于是,以“炫”來博眼球的風氣,使威亞盛行,使飛來飄去的表現手法盛行,目的無非一個:影像的沖擊力!而《師父》一反這些年的常規手段未用威亞的手法,同樣把武打場面渲染地異常緊張激烈,視聽沖擊力之強也不多見!這是我興奮的原因。
《一代宗師》的武術表現唯美,實在遠高于大量庸常武打影片之上,是與李安的《卧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一個品級上的唯美,登峰造極後,再難突破的唯美。
而《師父》武術表現部分摒棄威亞特技制造出來的綜合效果更接近于武術本質,是近些年所未有,沒有可比性的稀有、帶有突圍價值的稀有。
2電影裡,什麼是好的武術理念
我不認識徐浩峰,但從他的作品和了解的一些情況中判斷出他的三重身份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會武術,對武術有切身的體驗和研究;他又是品味很高的作家編劇,對武術的理解,對武林轶事的掌握,特别是在文化層面的價值認知遠遠高于許多武術家;他同時又是多年浸潤在電影學院這個業内最高學府的編劇導演中,視野高,深知在類型片裡占據着很大位置的武術片市場和藝術症結所在。
徐浩峰這三種身份的優勢是:他知道最高級的武術是什麼;武術的文化價值是什麼;編劇出身的他能把這些巧妙的編入故事裡。他又是導演,知道自己如何表現能區别于以往的武術電影。
徐浩峰這三種身份的合力使他成功突圍!這三種特征合聚一身的導演在中國幾乎沒有第二人!
回溯曆史,如果不把制作精美算在内的話,隻提表現武術理念,我首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香港導演吳思遠拍攝的《鷹爪鐵布衫》。這部電影中對最高級的武術理念形象、巧妙的表達,至今沒有電影能達到這部影片的高度。現在武術電影,大多是過度的特技運用,把武術的功力無限地誇張,讓人不可信,得到一部分觀衆也失去了一部分觀衆。而電影《鷹爪鐵布衫》則是圍繞着鷹爪拳、鐵布衫的威力原理和用寸拳破解來編織故事,故事結構正跟現在劇本主旨構成,故事事件、情節、人物為主題相反,這些劇本重心特征是特别應該引起我們業内編導們高度反思的;現在的武打片是為打而打,一頓亂打,觀衆看着銀幕上飛來飛去,眼光缭亂,炫目之極,僅僅是熱鬧異常。過後,什麼也記不住,而《鷹爪鐵布衫》是通過故事說武理,又通過武理來說故事。尤其是尋找氣門和捏碎兩個“雞蛋”的情節被一代影迷們稱為武打影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像哲學一樣,高端的武術也是晦澀難懂的,這部影片最大的貢獻和它在影史中的地位就是把這晦澀難懂的武理,通過影像手段通俗易懂地展現出來,使武術行家和大量的似懂非懂武術的影迷們看得“饒有興味”!
“饒有興味”這話聽起來普通,但其實是以娛樂為要素的影視作品,甚至是所有文藝工作者都渴望追求的目标!
《道士下山》同樣是徐浩峰的原著改編,故事主題結構、人物都不平庸,進入武術部分也有好的開始,我預感到可能該有對武術有精彩高深的表現了,但是很失望,為了追求炫,特技部分又把主人公們飛起來了,功夫又被誇大到玄而又玄的模樣了,于是,這部影片又遺憾地落入到以往影片的窠臼。
有一年,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專業數字,中國自有電影以來,放映率最高的是《地道戰》!這部影片最初是為部隊教學編的軍事教學片,請八一廠拍攝的。内部反映很好,然後就拿出來公映了,沒想到上映後轟動之極!我們這代人,看過無數遍《地道戰》的人極多!其中關于地道設計,地道使用等等十分專業的教學環節、表現得十分詳細,原理與《鷹爪鐵布衫》武理部分的表現可謂異曲同工,但都同樣看得觀衆“饒有興味”!反觀當下的電影,都大大地忽略了這些極有可能是觀衆興奮點的内容環節,憑花拳繡腿、特技制造出來的絢爛、唯美的畫面,掩蓋不住編導者們對武術本質膚淺、蒼白的理解和表達!這些平庸的編導們不會去想把某些高深的但是看起來某些晦澀枯燥的武術理念通過影視手段表現出來,會有意想不到的觀賞效果,他們既理解不了武術的博大精深,也同樣理解不透追求娛樂的觀衆的深層心理奧秘。
寫此文時,為了查些數據,我專門上網查了《鷹爪鐵布衫》,沒想到我幾十年記憶猶新的經典鏡頭“抓雞蛋”竟然是觀衆記憶最深的情節!
《李小龍傳奇》
我又查了《李小龍傳奇》,更沒想到,在“觀衆正面評價”部分,觀衆最重要的評價是:“劇中大量影視特效的應用成為《李小龍傳奇》的另一大特點和看點,比如李小龍交手過程中手臂骨骼透視的特寫,這些畫面的應用最大限度地展現了中華武術内家拳的武功精髓。”這個重要的關于高深的武理情節的表現就是我受到《鷹爪鐵布衫》抓雞蛋的啟發,專門設計到劇情中的。沒想到卻起到了最佳效果!
這兩個沒想到使我深深感受到我們創作者絕不能低估觀衆的藝術感受,他們的審美水準在我們之上的時候也常有!
3假如李小龍再活二十年
李小龍的功夫片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開拓意義,無人能夠撼動。盡管受時代和投資及電影技術的落後等等原因,使他的《精武門》等幾部電影略顯粗糙。但其在全世界依然不衰的風骨與魅力至今無人能匹敵!
就我對李小龍的研究,其實他的幾部電影遠未達到他對武術理解的高度和深度,從他的傳記中能看到,他在美國西雅圖大學讀書,主攻哲學,并且有很好的成績,他把中國老子道家的陰陽魚作為他自己公司的Logo,多年前,一個美學教授告訴我歐洲一位大哲學家說過,西方的哲學上千年發展,高深複雜,中國人就憑一個圖,一個陰陽魚就把高深複雜的哲學簡明扼要地包含圖解了。李小龍是個悟性極高的人,由此我理解李小龍對陰陽魚中的辯證關系與武術攻與防的辯證關系有着極深的領悟。所以我認為李小龍如果再活二十年,世界上最高級的武術電影一定會出自他手。
中國武術就像中醫一樣博大精深,李小龍對武術中哲學層面的解讀和運用,在李小龍的幾部電影中沒有看到,在後來描寫李小龍的電影中也沒有人描寫,這非常遺憾。電視劇《李小龍傳奇》中彌補了這一空白。被業内專家認為:武打部分很高級。
電影《李小龍》是香港團隊拍的,我沒看過,不好評價。電視劇《李小龍傳奇》最高收視率14.53%,平均收視率11.25%,被專家稱為:掀起了中國電視史上的第六次收視熱潮。如此高的收視率,業内卻有一種聲音,說是我們沾了題材的光,是李小龍極富傳奇性的故事太好的原因。這種聲音是忽略我們主創團隊集體智慧的巨大付出,忽略我們對故事事件、人物命運、人物塑造、武術部分極富創意的深度開掘。
《李小龍傳奇》
在跟李小龍女兒多次的接觸中,我了解到,每年找她買李小龍影視拍攝權的很多(包括大陸非常著名的導演和制片人),而拍過的電影和沒拍的劇本幾乎都讓她失望,基本都是單純的商業目的,基本都是武打加女人的商業套路,極其膚淺地解讀她的父親。
我策劃的《穆桂英挂帥》在2012年播出,在國内十幾家衛視台和地面台都收視率第一名,還在台灣中視台打破紀錄。這幾年,僅在央視的重播就不下幾十遍!
由于我們立項時就有宣傳,有人告知我,香港的電影公司看到我們宣傳《穆桂英挂帥》,受到啟發,很快就搶在我們前面先拍了電影《楊門女将》,因為電影劇本字數少,啟動快,還請來了大明星飾演穆桂英,但影片上映後,票房依然慘敗。
從李小龍到穆桂英,兩個題材都是自傳大IP,但它們的成敗有力地證明了:沒有精彩智慧的深度開掘,影響再大的IP,觀衆也不買賬!
我少年時身子骨瘦小,常挨人欺負,父親說要做個文武雙全的人,所以家裡的年畫都是嶽飛的故事,後來就跟人學了些拳腳,工作後又去追求文學,一忙拳腳也顧不上練了,但武術的情結難忘,就到武術類影視劇中尋求補償。當進入文學領域後自然又會從文學、文化的層面去認識武術,武術類影視傳遞出的各種意味,也讓人樂在其中。
那麼以武術迷、作家、影視制片人這三種身份來制作一部影視劇,認知視角可能不會單一,多少會代表多層面觀衆的感受。同樣,由于認識人和事物的深度是作家職業的強項,所以對武術題材開掘的深度自然會有些優勢。
我不會放棄我的這個愛好,我現在正籌備電影《武松與潘金蓮》,《師父》和《一代宗師》、《鷹爪鐵布衫》都是我瞄準的目标,到時會給觀衆和武術迷們帶來驚喜。
【文/ 俞勝利 】
投稿、應聘記者請(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電話)18801497413
微信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