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曾發生在蘭州的紅色故事,所以對它我印象更深刻。”
9月1日,蘭州市中小學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集體觀看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同學們在同演、同唱、共講《大豆謠》故事中,對這個發生在本土的紅色故事體現的革命氣概有了更深的感悟。于是,大家将自己的感受用一幅畫、一張手抄報、一篇觀後感、一段視頻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
畫出心中羅力立渴望的美好世界
榆中縣一悟小學四年級5班張露航擅長繪畫,看完《大豆謠》這部兒童劇後,他用一種對比鮮明的手法畫了一張手抄報,畫面一半是彩色的世界,另一半是黑白素描,展現的羅力立站在監獄鐵窗前的畫面。“監獄的生活是苦難的,黑暗的,所以我用鉛筆畫來表現。”張露航說,另一半彩色的畫面代表小力立對監獄外生活的渴望。對《大豆謠》這部兒童劇,張露航感觸最深的是,羅力立的童年充滿苦難,對比自己現在的生活就太幸福了,而自己還有挑食的小毛病,想一下真不應該。張露航說:“我們現在根本無法想象小力立那個時代的艱苦生活。而她還能保持着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真是不容易。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是小力立的話,我能有她那麼堅強嗎。她的名字意思是要充滿力量地活下去,這也是我應該要學習的精神。”
書寫下真摯情感
“在這個暑假,以觀看《大豆謠》為契機,我又看了多部紅色題材影視作品和書籍,才真正明白為什麼要以史為鑒。”蘭州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五班的周怡然在這個暑假主動為自己計劃了一次紅色教育。在觀看了《大豆謠》後,她以《傳奇·傳承》為題寫了一篇觀後感,在她看來羅力立和父母在獄中的經曆傳奇而偉大,那一幕幕鏡頭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他們經曆了那麼多艱難困苦,卻始終堅定着心中的信仰,作為年輕一代人應該繼承革命前輩為國家命運奮鬥終身的精神。随後,周怡然利用假期空閑時間,又觀看了《建國大業》《覺醒年代》等紅色電影和電視劇,并且閱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等紅色書籍,這時,她才慢慢對曆史課本中講述的這段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讓她明白傳承紅色精神、赓續紅色血脈的意義所在。
“從沒品嘗過任何美食的小力立,就因為無意間撿到一顆大豆,竟然說這是她吃過最美味的食物。”榆中縣一悟小學五年級6班的梁鴻瑞說,觀看《大豆謠》時,羅力立無意間撿到一顆大豆時激動的模樣,讓他内心酸澀,忍不住流淚。“想想自己,現在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從沒體會過什麼叫吃不飽飯,更是對大豆這種食物不足為奇。這與羅力立的童年生活形成了多麼巨大的反差,所以,我覺得我們當代少年,生活在比羅力立童年幸福富足的時代,更應該學習羅力立那種勇敢、樂觀面對生活的态度,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
自編自錄講述《大豆謠》故事
“我用了一天的時間,背會了自己寫的千字《大豆謠》故事,并把它講述拍成視頻。”九州小學二年級6班7歲半的吳子涵,在看完《大豆謠》這部兒童劇後,感動落淚,内心久久不能平複。吳子涵平時很喜歡朗誦,假期裡她根據學校的可以學唱《大豆謠》,或是講述這個故事的要求,便有了拍視頻的想法。
朗誦前,她和媽媽一起查找資料,編寫了一個千字的《大豆謠》故事概要,起初,媽媽還擔心她背不下來,說可以拿着稿子講故事,但吳子涵覺得那樣效果不好,講故事就要脫稿,才能融入自己的感情,有感染力地講述給别人聽。最後,她用了一天時間就背會了稿子,然後脫稿錄制了講述《大豆謠》故事的視頻。
吳子涵說:“我們現在成長在國旗下,生活在春風裡,無法體會那段苦難的時光,但是,我深刻地領會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奮勇前進,學好文化知識,傳承革命基因,做一名新時代的接班人。”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
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裴強
視頻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