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1-23 22:29:39

  [資訊-牛車網]

  在實驗拆解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注重前後防護結構的完整度。但通過對比,大部分車型的後部防護結構都要明顯差于前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後部撞擊的幾率和傷害程度要低于前部,另一方面則是廠家有意節省成本。那麼今天牛車實驗室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我們2019年拆解的全部車型,它們的前後防護結構各有什麼差别。

  1.吉利缤越

  缤越前部防護結構采用鋼制結構,最外層為拼接焊連接,金屬杠體側面呈“弓字形”吸能結構。緩沖泡沫塊設計比較隐蔽,位于保險杠皮内,對于低速碰撞能夠起到保護車體外觀的作用。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

  金屬防撞杠後部設計了吸能盒,僅有潰縮點并無壓潰誘導槽,明顯縮減成本。杠體采用8顆螺栓與後部縱梁相連,便于維修更換。前部線束由波紋管防護到位,但走線位置位于吸能盒區域,碰撞時易受到損傷。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

  缤越後部防撞鋼梁較為單薄,雖然側面呈弓字形結構,但并無内層構造。杠體與車身通過螺栓相連,嚴謹的來說,連接件并非傳統的吸能盒結構,而是單薄的鋼片材料。因為相關國标并未規定車輛必須安裝後防撞梁,所以為了節約成本,很多廠商就取消了後防撞梁。近年來随着媒體的曝光,無後防撞梁的車型已經“令人發指”,廠商隻得把縮減成本的對象轉移到吸能盒上。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4)

  由于吸能盒的缺失,導緻後部碰撞時撞擊力度無法被傳導至縱梁而分散。此外,後部也沒有緩沖泡沫塊,所以低速狀态下的後部車身自我防護也并不能讓人滿意。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5)

  結構點評:缤越前臉設置了泡沫緩沖 防撞梁 吸能盒的結構,勉強符合這個級别的車型要求。但後部的防護結構縮水比較嚴重,沒有泡沫緩沖,也沒有吸能結構。可以說後部的防撞鋼梁有些為了設計而設計的感覺,作用不是很大,前後差距比較懸殊。

  2.領克03

  領克03前防撞梁為鋁合金材質且側面呈口字型,吸能效果好。吸能泡沫層位于杠皮蒙皮内,前部沒有設計行人腿部防護梁。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6)

  杠皮内還設計了氣壓傳感器,遇到行人碰撞事故時可激活機艙蓋向上彈起功能,減少傷害。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7)

  鋁合金吸能盒呈類蜂窩狀,提升了吸能效果,但沒有設計壓潰誘導槽僅有潰縮點。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8)

  領克03後部防撞梁為鋼制,正面沖壓出大面積吸能凹槽。杠體中間寬兩端窄,是常見的規格。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9)

  後部并無設計泡沫吸能層。後杠吸能盒僅有一道壓潰誘導槽,但設計了多個壓潰點,可以起到相似的潰縮作用。後杠體兩端均為三顆螺栓連接,雖無傷大雅但的确節約了微小成本。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0)

  結構點評:同樣是吉利制造,領克03則要比缤越高了好幾個台階,确實有“高端品牌”應有的樣子。領克03的前部防護結構不僅完整,并且還配備了保護行人的氣壓傳感器,在發生碰撞時,能夠激活機蓋彈起功能,保護行人。要知道這樣一套機構的成本可并不便宜,這在一款國産緊湊型轎車中屬于絕對的越級配置。後部防護結構雖不及前部,但也是不錯的水平,除了沒有泡沫緩沖,金屬防撞梁和吸能盒都沒有缺席。

  3.東風·悅達起亞智跑

  起亞智跑前部主防護結構由金屬杠體和泡沫緩沖層構成,防撞杠側面呈半口字形狀,後部吸能盒帶有凹坑狀壓潰誘導槽。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1)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2)

  智跑前部無副防撞梁,也沒有設計行人腿部防卷入裝置。前部出現的線束基本都采用波紋管防護。泡沫緩沖層位于杠皮内側,貼合比較緊密。假設出現碰撞事故,比如“智跑追尾名爵HS”裡面那種碰撞,顯然智跑前部損傷不小,否則車主也不會發飙。因為沒有金屬的副防撞梁,所以前臉肯定傷的重。要是更加高速一些的碰撞,很可能連水箱都會撞壞,維修時間和成本都直線上升。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3)

  起亞智跑後部防護結構讓人頗感意外,防撞梁居然采用了早已淘汰的樹脂材料,這也使得其後部防護成為了整車安全的一大硬傷。樹脂材料類似于高檔塑料,其強度無法與金屬材料相提并論,幾乎形同虛設的樹脂杠的确不令人滿意。至于吸能盒和杠體縱向吸能結構,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4)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5)

  結構點評:智跑的前部防護結構好像一名參加過應試教育的考生,泡沫緩沖 防撞梁 吸能盒一應俱全,設計得一闆一眼,沒有明顯缺點,也沒有明顯亮點。但後部的防護讓人瞠目結舌,隻是用一層樹脂材料進行填充,毫無任何金屬防護。這樣即便是低速輕微碰撞,也很可能傷害車身結構。根據其如此節省的做工,再結合低廉的售價,二者的關系也很容易聯想了。

  4.上汽名爵HS

  名爵HS前部主防護結構由金屬防撞杠體和附加镂空吸能金屬層(副防撞梁)構成,此設計可以說并不常見。由于附屬結構的存在,也就無需緩沖泡沫層了。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名爵HS的技術水準、制造工藝以及對安全的考量達到領先水準。還是拿上面的假設性事故舉例,如果名爵HS前部追尾其他車輛,理論上由于副防撞梁的作用,中低速下,車自身損毀不會太嚴重,二級緩沖層先行吸收了大部分碰撞能量,既保護了車頭也保護了前部水箱,避免事故蔓延。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6)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7)

  防撞梁後方吸能盒帶有凸起狀壓潰誘導槽,且縱橫兩面均有設計。副防撞梁焊接與主梁之上,二者結合後側面呈近似口字型。此外,前部出現的線束采用波紋管防護。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18)

  名爵HS後部防撞梁為金屬材料,側面呈弓形吸能結構,後方吸能盒帶有壓潰誘導槽。杠體采用8顆螺絲與後部車身相連,碰撞後維修更換比較方便。倒車雷達線束位于杠體邊緣,保護比較周到。此外,後部塗膠規整,且噴塗了與車身同色的油漆。

  

  結構點評:名爵HS的前部防護結構基本勉強讓人滿意,隻是缺少泡沫緩沖層,金屬防撞梁和吸能盒都有配備。泡沫緩沖層隻是應對低速碰撞,即便缺少,也不會影響車身整體安全性,隻是在輕微碰撞時,更換保險杠的幾率更大而已。後部防護結構看起來都有配備,不過防撞鋼梁僅為一層弓形結構,雖然設置了吸能盒,但吸能效果仍然欠佳。

  5.華晨寶馬3系

  新3系的前部防護結構看上去還是有點複雜,但是設計得很有邏輯,可以說是錯落有緻,有條不紊。這個加強杆共有4根,采用鋁合金材料,形成了一個近似于菱形的視覺效果。在發生前部碰撞時,如果是比較低速的情況,這個支架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保護水箱。圖中的泡沫緩沖層位于主防撞梁上面,也是應對低速碰撞用的,能夠給杠皮一定支撐。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0)

  取下這個泡沫層之後,可以看到寬大的鋁合金主防撞梁。鋁合金材料的成本比鋼鐵高不少,質量輕,吸能效果好,所以低端車型為了控制成本,基本不會采用。鋁合金的優勢還有輕量化,新3系前部采用大量鋁合金材料,包括主防撞梁、吸能盒、副防撞梁、水箱加強杆,整體比使用全鋼材料要輕很多,保守估計也有幾十斤。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1)

  寶馬新3系配備了主動彈起式機艙蓋,這套保護系統的觸發裝置,就是隐藏在前保險杠内的橡膠氣管 兩端的壓力傳感器,整套裝置設計比較合理,比普通的加速度傳感器要精密,降低了誤報率。不過一旦觸發後機器蓋彈起,這維修成本動辄上萬元且維修周期長。雖然有保險買單,可是耽誤用車的同時也有可能讓第二年的保費上漲,就顯得有點得不償失了。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2)

  此外,新3系還在車頭兩角處設計了特殊的金屬加強框,材料為鋼制。一般來說,車頭兩角處是霧燈、玻璃水壺、甚至是ABS泵的位置,寶馬新3系專門設計了這組金屬結構後,玻璃水壺被移到了右側翼子闆内。應該說,這組加強框很必要,提升了車前部25%-45%碰撞時的安全性,大部分車型這裡都是薄弱點,新3系這個設計在上一代是沒有的。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3)

  最後要說的是行人腿部防卷入裝置,也可以叫做前部副防撞梁,還有的廠家稱其為行人防護鋼梁。總之,就是在碰撞時,彌補主防撞梁的不足。如果是撞擊到行人,該裝置可以碰到行人的腿部,并将行人彈起到機器蓋上,雖然聽上去也很慘,但是總比卷入車底下要好吧。

  

  通過前文我們都了解了其前部防護大量應用了鋁合金材料,不過後部就沒那麼幸運了。乍一看新3系的尾部怎麼這麼一大片黑乎乎的覆蓋物呢?細看就能發現,基本都是樹脂(高級塑料)外殼,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呢?其實主要作用是杠皮的支撐架,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後杠皮能夠嚴絲合縫的禁锢在車身外表。如果是低速的碰撞事故,其實這種框架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此外,我們從正後方可以看到,防撞梁的寬度很廣,對尾部兩端的防護比較好。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5)

  鋼制的主防撞梁在樹脂外殼裡面,由于都是黑色的,不是特别直觀。放大後可見,鋼梁為開放式沖壓件,不是更好一些的閉合焊接件。而後面的黑色立方體,就是吸能盒。吸能盒設計了壓潰誘導槽,而且是四邊都有,上下兩面是凸起,左右兩面是凹槽,碰撞時吸能潰縮效果會不錯。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6)

  結構點評:作為2019年拆解的唯一一款豪華品牌車型,寶馬3系确實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前部防護結構格外完整,泡沫緩沖 鋁合金防撞梁 斜置加強塊 副防撞梁 氣壓傳感器 吸能盒,能配備的幾乎都配備了,材料也是比較上等的。來到後部,雖然不及前部,但緩沖層 防撞梁 吸能盒的結構也足夠完美,并且防撞梁尺寸較大,防護面積更為寬廣。

  6.廣汽豐田雷淩

  全新換代雷淩的前部防護結構設計有點出乎預料,弓形鋁合金主防撞梁 緩沖泡沫 雙寬度吸能盒 行人防卷入鋼梁,如此設計超越了很多同價位産品。鋁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而超寬的吸能盒更是增強了前部碰撞時的潰縮能力,保護行人降低傷亡。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7)

  

  吸能盒上方帶有壓潰誘導槽,而側面并無此設計。主杠體和行人鋼梁都是螺栓固定,碰撞後便于維修更換。在緊湊級家轎中,我們此前僅見過本田思域配有類似的雙吸能盒結構,無疑是成本較高,碰撞吸能效果更好。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頭部區域占用空間大且重量略微增加,且影響周邊線束布局,不過還是利大于弊。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29)

  雷淩的後部防護結構就很讓人咋舌了,既沒有二級緩沖泡沫,也沒有用心設計吸能結構,僅僅是鋼闆沖壓件上簡單設計了一個凹槽。側面結構上,也沒有使用多層疊加鋼闆或者是異形内構。後部簡單到連常見的線束都沒有出現,也沒有卡扣,沒有什麼多餘的零部件,很少有車能夠達到如此境界。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0)

  我們不得不說,雷淩後杠所謂的“吸能盒結構”,其實就是主防撞梁和白車身的金屬連接件,隻能是勉強稱之為吸能盒。因為真否定的話,畢竟碰撞時這個連接件是率先犧牲的,你也無法判斷它完全不吸能,的确有點讓人為難了。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1)

  結構點評:雷淩的前部防護結構比較優異,泡沫緩沖 鋁合金防撞梁 副防撞梁 吸能盒,在緊湊級車中幾乎是滿分的配置。而後部則相差較多,不僅沒有泡沫緩沖層,防撞梁也比較單薄,吸能盒僅為一個框架,無任何壓潰誘導和加強結構,有一些擺擺樣子的感覺。

  7.東風日産軒逸

  拆開前臉的外皮,露出基本結構。最上面的是防撞梁的緩沖層,和常見的泡沫不同,軒逸使用了塑膠材料,效果上和泡沫近似。而下面的副防撞梁(也就是行人腿部防卷入裝置)上也覆蓋了一層緩沖層,材料是泡沫。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2)

  吸能盒結構是配合防撞梁,在發生碰撞時吸收分散能量用的,而為了更好的吸能,一般還會設計吸能盒壓潰誘導槽,也就是在吸能盒上“開凹槽”,這樣可以在槽内使得撞擊力度更好的被分散。很遺憾,我們在軒逸的前部吸能盒上未見到壓潰誘導槽。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3)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4)

  軒逸的後部防撞梁結構相對前部來說,就顯得很簡單了。隻有一個主防撞梁,上面覆蓋了一層緩沖泡沫層。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5)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6)

  後防撞梁的吸能構造,也是和前防撞梁一樣的弓形結構,同樣,其後部吸能盒也沒有設計壓潰誘導槽,碰撞吸能效果會大打折扣。

  汽車底盤防護解析(牛車實驗室盤點)(37)

  結構點評:軒逸的前部防護結構為泡沫緩沖 防撞鋼梁 副防撞梁 吸能盒,隻是在主梁材料方面遜色于雷淩,其餘幾乎是相同的水平。來到後部,軒逸的防護結構則更加占優,弓形防撞梁兼顧了吸能效果,并且也配有吸能盒。不過軒逸前後的整體問題是吸能盒都沒有壓潰誘導槽,一定程度上影響撞擊後的吸能效果,需要在細節方面予以提升。

  全文總結: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懂車,越來越關注汽車結構本身,而廠家也更加注重汽車安全。以上這些車型在前部防護結構方面做得都比較到位,已經沒有了嚴重的缺陷。不過這些車型不約而同的都是虎頭蛇尾的設計,後部防護結構明顯遜色于前部,隻是程度不同而已。起亞智跑是唯一一款後部沒有防撞鋼梁的車型,在此特别提出批評,簡直将偷工減料發揮到了極緻,甚至連樣子都不想裝裝。雖然所有車型都是後部次于前部,但這并不代表就是一種正确的做法。因為安全永無止境,沒有車能夠做到最安全,隻有不斷地加強。因此我們也呼籲各個廠家能夠持續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在追求靓麗的設計和豐富的配置之餘,更加注重車輛的安全結構,真正做到安全為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