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球日是一個關于環境的節日,目的是在于人們要保護地球的環境。小編有些朋友想學習更多關于地球日的知識,那麼,大家清楚地球日是幾月幾日?地球日是指幾月幾号?
地球日是幾月幾日
地球日是4月22日,于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在1970年發起的,它屬于一個專為世界環境所設立的節日,時至今日該活動已經發展到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10億多人參與其中,成為世界上做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地球日”活動推動了多個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從此“地球日”成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但人類的活動卻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生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因過度開采而面臨枯竭;能源燃燒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導緻全球氣候變暖,由此引發的極地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發展。保護地球資源環境、尋求可持續發展模式已刻不容緩。
環境保護的意義
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産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并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緻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保護環境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着經濟發展。
1、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類生活、生産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并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适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2、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所以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發展生産、繁榮經濟的物質源泉。如果沒有地球這個廣闊的自然環境,人類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生産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地增多,從而使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和破壞,許多資源日益減少,并面臨着耗竭的危險;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産和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态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3、中國環保價值鍊,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4、我們能夠借鑒國際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重要位置。
5、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z終惡果,開展清潔生産,以促進企業的認知和意識,以環保促進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鍊、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已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6、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清潔生産、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7、國家的環境保護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态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杆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核,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