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風景秀麗的巴山蜀水,穿行于其中的竹海林洋,進入這個谷翠山青、水湍潭靜、風景秀麗的地方。忽然,在一片碧綠之中,一抹鮮明醒目的黑白色調撞入了我們的視線裡。
看,圓乎乎的臉上一雙锃亮的小眼睛,周圍各有一個醒目的“黑眼圈”,像是戴了副墨鏡。一雙耳朵又圓又大,好像是頭上開出的兩朵黑牡丹。那胖胖的身體,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實在招人喜愛。這不就是我們一路翹首期盼見到的大熊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大熊貓,來看看大熊貓的世界吧。
與劍齒虎同期的悠久"熊貓族"
衆所周知,大熊貓是我國的珍稀國寶,但是人們卻對熊貓的曆史知之甚少。少有人知道熊貓其實有數百萬年的曆史,屬于一種極為古老的哺乳動物。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和劍齒虎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古老動物,它們的體型比現生熊貓小一些,是極為兇猛的肉食動物。
在距今1000多萬年至300多萬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地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劍齒虎、三趾馬和大熊貓等動物的化石。其中劍齒虎早已滅絕,三趾馬後來進化成隻有"一趾"的馬,而唯獨大熊貓生存了下來。并且其骨骼和300萬年前的相比,幾乎沒有差别。
就一般動物來說,經過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的演化,早已是面目全非了,而大熊貓卻"面目依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還是數萬年前的"老"樣子。它至今仍保留着許多古動物的特征,比如說一個較小的腦容量以及構造極為簡單的消化器官等等。我們西北地區的叢林和峽谷為熊貓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就像澳大利亞成為了有袋類動物的天堂一樣。
從“貓熊”到“熊貓”,一次美麗的錯誤
其實我們如今所稱呼的“熊貓”,在曾經是叫作“貓熊”的。提到這個就不得不說到一個對自然科學有傑出貢獻的法國人——愛蒙・大衛。
20世紀40年代,我國的生物界學者舉辦了一次标本展,其中稀有動物貓熊的标本最吸引觀衆的注意,其标牌以國際标準的寫法,當時中文已經寫明"貓熊"。但由于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讀,國人都異口同聲地将其讀成了"熊貓",再加上通訊社的記者們也以"熊貓"在報紙、廣播上對國内外大事宣傳。顯然這種動物命名為"貓熊"更科學,因為它們更像是"熊"而不是貓科動物。但科學工作者有口難辯,無法抵擋錯誤名稱的流行。就這樣,"熊貓"的稱謂可以說是“以錯為正”,成為了準法定名稱,并流行了半個多世紀。而當年的那具标本,如今珍藏在法國的博物館内,似乎在紀念着那一次"美麗的錯誤"。
貫穿整個中華文化的"國寶"
很多人會說找不到一本寫熊貓的古籍,或一首贊頌熊貓的古詩。認為熊貓雖貴為“國寶”,但似乎沒有走近過中國曆史文化?如果你真的這樣理解,那就錯了,這未免有一些小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了,其實熊貓這位憨态可掬的小家夥早就一步一步走入中國文化的大門,并在裡"偷偷"生根發芽。
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就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追述,遠在4000多年前,古代有個部落的首領叫黃帝,他曾下令馴養虎、豹能和貔貅等猛獸助陣,與另一個部落的首領炎帝大戰于阪泉。又說在洪荒時期,我國的一個部落聯盟的首領大禹,帶領老百姓疏通河道,治理了洪水。當時的四川龍安縣一帶的人民,為了感謝他治水的卓越功績,特地向他敬獻了珍貴的禮品貓,被稱為當地所産的"貔貅"。後經考證,這裡的貔貅就是大熊貓。
而西周初期《尚書》中有"如虎如貔"的說法,認為貔貅很兇猛。古時候,有些部落的士兵甚至用貔貅作為戰旗上的圖案,以此來象征威武,預兆戰無不勝。《詩經》中還有"獻其貔皮"的詩句,是說把貔貅的皮作為禮品進貢。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經》對貔貅也有記載。
不僅如此,在古代史書上,大熊貓還被當成"義獸"。可見,那時的人們都把大熊貓當做和平的象征。哪怕兩軍對壘時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隻要有一方豎起"義獸"的大旗,表明願意和平解決,大家就化敵為友,戰鬥也就立即平息了。西漢文帝之母薄太後于公元前170年去世,葬在西安附近的琅陵陵墓中,就以大熊貓的頭骨陪葬。所以說,在曆史上,華夏兒女早已把大熊貓視為珍貴的異獸了。
中國和平的使者大熊貓早已不再是躲在叢林裡害羞的小家夥,熊貓文化早就走出了國門。可愛的大熊貓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動物園裡的稀世之寶。
大熊貓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最早是在1938年。當時中國的華西大學向紐約大學提供一隻大熊貓,而美方則向該校提供了電影膠片、技術刊物幻燈片、新發行的科技書籍和科學儀器等科教材料。
1957年,我國把雌性大熊貓"平平"作為國禮贈送給蘇聯政府。從那以後,大熊貓作為和平使者、将中華文明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傳播到世界各地去,隻要看到這憨态可掬的"黑白熊",似乎世界人們就看到了和平與友誼。
古老與滅亡
熊貓本就是一種極為古老的動物,它們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殘留種",按照"自然選擇學說",它們确實應該滅亡了。它們生殖器官構造特殊,早就造成了它們交配不易,而且相比其他動物它們空孕率高,出生率低,幼崽又發育不完全,因此大熊貓種群衰退似乎是一個必然。但是為什麼我們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呢?
在秦嶺一代,我們亂砍濫伐開荒種地,把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變成了我們發達的城市。我們就像殘忍的虎狼一樣,把這些可憐的生靈包圍以來,它們現在正在岷山、耶崃山等幾個"孤島"上殘忍的哭泣着。如果沒有人類,這裡本來就是一片"世外桃源",這種本該滅絕的動物也許還能在這一樂土生存繁衍。
其實"本該滅絕"這個說法隻是人類自然科學的一種推測定義,熊貓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物種大滅絕,分明這些小家夥已經得到了"上帝的眷顧",而我們今天卻把被上帝眷顧的生靈推向了毀滅的深淵。細細思考,它們并不是"老掉牙"到跟不上時代的動物,而是我們人類發展的一種犧牲品罷了。
古老真的就應該代表滅亡嗎?就像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就像我們的傳統習俗一樣,這些事物真的要離我們遠去嗎?這絕對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失去這些"古老"的東西,更不能失去我們珍貴的國寶熊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