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标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定為教學的目的之一。所以,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進行美學知識的滲透,是中學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給大家分享初中語文課标考試題及答案,歡迎閱讀。
一、 填空
1.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語文課程總目标第五條是“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3.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4.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5.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6.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7.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8.寫作教學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
9.口語交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10.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11.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12.語文課程評價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别)和(選拔)功能,應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13.寫作要求:作文一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14.課标要求應培養學生具有适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能力。
15.課程總目标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第四階段要求課外閱讀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二、判斷
1.語文能力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3.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遊覽。 (×)
4.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5.綜合性學習評價的着眼點主要在活動中的自主态度和參與程度。(×)
三、選擇
1.課程目标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C)的整體提高。
A.語文知識
B.語文能力
C.語文素養
2.(A)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A.學生
B.教師
C.學生和教師
3.閱讀是學生的(A)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
A.個性化
B.整體化
C.綜合化
4.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标和内容、教學觀念和(B)、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A.學習态度
B.學習方式
C.學習目的
5.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B)。
A.建構主義理論
B.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C.多元智能理論
三、簡答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正确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程。
2.你是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
答: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确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用适應實際需要的訓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3.你在教學中是怎樣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
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适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