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也被稱為子時,指的是現在晚上11點到淩晨1點這段時間,通常這個時候人們早就已經睡覺了。在我國古代,是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一天時間的,而這十二個時辰對應的就是現在的二十四小時,相當于一個時辰等于兩個小時,子夜是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
子夜指的是什麼時間段
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他們将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并按照十二地支來給每個時辰取名,分别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時也将十二時辰和十二生肖對應。
一般來說,古代每日的時辰從“子時”開始,“亥時”結束,子時指的是北京時間23時到1時這兩個小時,亥時指的是北京時間21時到23時。在計時這方面,古人劃分是極為準确的,還做出了日晷等計時的儀器。
為什麼不繼續以時辰計時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鐘表傳入中國,人們将時辰與鐘表上的數字對應,一個時辰被稱為“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稱為“小時”,後來随着鐘表在民間普及,大時的說法也就消失了,人們也逐漸習慣了用24小時計時法計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