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7:14:24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話可能是曆史上最狠的一句話,令無數人為之膽寒。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1

戰國時期,公叔痤建議魏惠王,商鞅“能用則用之,不能用殺之”,所依據的大概就是這句話。

商鞅,又稱公孫鞅、衛鞅,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在前往秦國之前, 商鞅曾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當差,任中庶子。

公叔痤深知商鞅有才幹,但還未來得及向魏惠王推薦,就得了重病,且一病不起。恰好魏惠王前來看望公叔痤,并詢問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國家大事如何來處置?”

公叔痤趁機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在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職的公孫鞅,年紀雖輕,卻有奇才,希望國君把國家交給他來治理!”

魏惠王聽罷默然不語,公叔痤見狀,知道魏惠王不想用商鞅,又說:“如果國君您不采納我的建議而重用公孫鞅,那麼就要殺掉他,不要讓他到别的國家去。”魏惠王許諾後告辭而去。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2

魏惠王離開後,公叔痤又急忙召見商鞅,道歉說:“我必須先忠于君上,然後才能照顧屬下;所以先建議惠王殺你,然後又告訴你。你趕快逃走吧!”

商鞅搖頭說:“國君不能聽從你的意見來任用我,又怎麼能聽從你的意見來殺我呢?”最終沒有出逃。

魏惠王離開公叔痤,對左右近臣說:“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憐了。他先讓我把國家交給公孫鞅去治理,一會兒又勸我殺了他,豈不是糊塗了嗎?”

後來,公孫鞅來到秦國,得到秦孝公的賞識,在秦國實施變法,幫助秦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逐漸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商鞅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所遇到的是經驗不夠老道、不夠心狠手辣的魏惠王,故而能僥幸逃過一劫。而三國時期的沈友則是不幸的,因為他遇到了孫權。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3

江南人傑地靈,三國時期的東吳更出了許多青年才俊。這些青年才俊,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孫堅、孫策、孫權、周瑜等大人物外,還有一位名叫沈友的青年才俊,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

沈友,字子正,三國吳郡人,年僅十一歲就因才華而嶄露頭角,後來成為曹魏三公之一的華歆當時也在吳郡,他見到沈友,說:“自桓、靈以來,雖多英彥,未有幼童若此者。”我們現在喜歡說神童,而在華歆眼裡,沈友就是漢末最傑出的神童。

沈友不僅博學多才,善于文辭,文筆極佳,還喜好軍事,曾注釋過孫子兵法。另外,沈友的口才也極好,常常能把對手辯駁得啞口無言。

孫權即位後,禮聘沈友為幕僚。沈友與孫權談論王霸之略,當務之急,孫權“斂容敬焉”;沈友還向孫權提出兼并荊州的計策,也被孫權采納。

商鞅最終的結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4

但有才華的人往往心高氣傲,沈友也有心高氣傲的毛病,常“清議峻厲”,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最終被人誣告意欲謀反。

建安九年,孫權設宴大會群臣,沈友在酒宴上直言孫權的過失,指責孫權不顧身在許都的漢獻帝,有無君之心,實際上等同于謀反。

沈友的言論,令孫權極不高興,說:“有人先前告你謀反。”再者,孫權也知道沈友有才華,終究不會為自己所用,于是便下令殺了沈友。沈友被殺時,年僅二十九歲。

孫權其實對臣子也挺好,比如對周瑜、對呂蒙、對諸葛瑾、對周泰等,孫權都能對其傾心相交,寵信有加。

但這裡面有個前提,即孫權所寵信之人,必須是能忠心為他辦事,不能有任何絲毫私心。周瑜如此,呂蒙如此,諸葛瑾如此,周泰亦如此。

而一旦孫權發現有臣子對自己不再忠心了,他也從來不憚大開殺戒。而且,這個臣子的才華越高,孫權殺他的心就會越堅決,因為孫權深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

沈友如果隻是一個才能平庸的人,孫權或許還能繞他一命,但他偏偏是一位才華出衆的人,孫權如果不殺他,那就不叫孫權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