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六年級語文下冊重點兩小兒辯日

六年級語文下冊重點兩小兒辯日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5 05:05:27

  六年級語文下冊重點兩小兒辯日(初一下學期語文兩小兒辯日)(1)

  第十六課 兩兒辯日

  一、填空題

  1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作者列禦寇,相傳是戰國時期的道家人物,鄭國人。

  2 孔子名,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與孔子勤學有關成語:韋編三絕。

  (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

  了好幾次(見于《史記·孔子世家》)。後來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

  3 文中兩小兒的觀點是:①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②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4 他們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的?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5 前一個小兒是從視覺角度說的,後一個小兒是從觸覺角度說的。

  文中“孔子不能決也”一句可見兩小兒辯論内容的複雜性。

  6 本文出現的兩組通假字是:①為同“謂”:認為。②知同“智”:智慧。

  7 我們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是:

  孔子:①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學無止境。

  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實事求是,不要強不知以為知。

  兩小兒:

  ③認為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善于觀察、大膽質疑、說話有理有據。

  ④認識的角度不同,标準不同,結果就不同。

  二、解詞

  1 東:向東 2 辯鬥:争辯,争論 3 故:緣故,原因

  4 以:認為 5 而:表并列 6 日中:正午

  7 車蓋:古代車上遮雨蔽日的篷,多為圓形。

  8 及:到,到了 9 則:

  10 盤盂:盛物用的器皿,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11 此: 12 者:...的(事物)

  13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涼。

  14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這裡指天氣很熱。

  15 孰: 16 汝: 17 乎:表疑問語氣,嗎?

  三、一詞多義:

  1 其:①問其故:他們(代)。 ②及其日中如探湯:太陽(代)。

  2 為:①此不為遠者...:是。 ②孰為汝多:同“謂”,認為。

  四、古今異義:

  1 遊:古譯→遊曆;今譯→遊泳。

  2 去:古譯→距離;今譯→與“來”相對。

  3 湯:古譯→熱水;今譯→煮食物的汁水。

  4 決:古譯→分辨,判斷;今譯→決定。

  五、翻譯句子:

  1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孔子到東方遊曆,看見兩個小孩在争論,就詢問他們緣故。

  2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時就(距離人)遠了。

  3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太陽剛出來的時大得想車蓋一樣,到了正午就像盤子一樣(小)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

  4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太陽到了正午時就像把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的(事物)感覺熱而遠的(事物)感覺涼嗎?

  5 孔子不能決也。

  孔子也不能判斷(誰是誰非)了。

  6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個小孩笑着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