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講好黨的故事,宣傳好紅色經典,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兩微多端”開辟專欄《紅館連載》,切實将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上的講話落到實處。
為持續做好《紅館連載》專欄,紀念館多方搜集珍貴史料與圖片,用心整理每一個紅色故事,讓人民群衆從紅色故事中了解我黨的光輝曆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近期,專欄将持續連載青年作家陳曉斌著《信仰:新安旅行團1938》。
“新安旅行團”(簡稱“新旅”)是由江蘇省淮安縣新安小學校長汪達之組建、“新小”學生為主體的青少年革命團體。在日本帝國主義妄圖亡我中華的危急關頭,“新旅”以普及教育、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為宗旨,以電影、演講、歌詠、話劇、舞蹈、寫作、繪畫等形式,宣傳黨的主張,喚起民衆抗日救亡、發動民衆積極抗戰。“新旅”從成立到結束曆時17年,行程5萬裡,足迹遍及22個省市,先後吸收團員近600人。
1938年,“新旅”來到甘肅,在蘭州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全部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沐浴在黨的思想光輝下,“新旅”團員樹立起共産主義理想信念,開始在黨的思想指導下自覺地引導人民群衆進行反侵略、反壓迫的革命運動。“新旅”在甘肅的寶貴經曆使他們在思想精神上得到巨大升華,他們真正地樹立起崇高的信仰,成為了堅強的戰鬥堡壘,為以後進行更全面、深刻的抗日宣傳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曉斌,男,1981年生,祖籍甘肅通渭,生于會甯。中共黨員,青年學者、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省《四庫全書》研究會理事,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專注研究甘肅曆史文化,行走感悟祖國河山。在各類刊物發表多篇作品,數家出版社簽約作家,鳳凰網駐網作家。出版專著《絲路花雨:誕生》(全面反映民族經典舞劇創作曆程的長篇報告文學)、《信仰:新安旅行團1938》(講述青少年革命團體深植信仰和開展抗日宣傳的長篇報告文學)。相關作品引發社會較大反響,多家新聞媒體做訪談和報道,新華社、中新社等專訪,《中國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北京晚報》、學習強國平台等專題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甘肅省廣播電視總台等做訪談直播。
第四章 春動金城(十一)
嶽武聖和婦女節(二)
早早吃過飯,距離下午的歌詠演出還有不少時間,大家到民教館隔壁的城隍廟去看戲。今天同時紀念嶽飛,以嶽武穆的精神鼓舞民衆。甘肅百姓喜愛吼秦腔,城隍廟裡請了省裡有名的戲班子專唱嶽飛戲。“新旅”在平涼看過雪文華的戲,深知戲曲對甘肅民衆的影響。他們也打算從嶽飛的戲裡汲取營養。
熱鬧的城隍廟,平日裡下層社會的人多聚集于此,有許多茶館和販攤。3月6日是驚蟄,大雪紛飛。7日也下雪。今日仍舊大雪,但民衆熱情不減,隍廟裡看戲的人像雪片般紛至沓來。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是紀信,他是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将,參加過鴻門宴。他的身形、相貌恰似劉邦,在荥陽城危時,假冒劉邦助其脫險,自己被殺害。因他忠義、智慧、英勇,因此在許多地方被百姓奉為城隍。
城隍廟坐北朝南,而戲台坐南朝北,寓意演習給城隍老爺看。今天,戲台上嶽飛對紀信,上演千古忠良好戲。許多人從南門牌坊下擁進來,廟裡的每個角落,都被小販占滿了,有賣水煙的,賣釀皮子的,賣大闆瓜子的,賣小人書的,賣各樣雜貨的。戲台周圍,千百個仰着的頭往台上看,臉上都帶着期盼的笑容。
“新旅”團員聽觀衆說,今天唱戲的是通渭縣碧玉鄉藝人陳萬全的“萬全班”,這是有名的老秦腔老戲班。當時,甘肅秦腔有别于陝西秦腔、中路秦腔,也稱蘭州派、老秦腔,是以前甘肅秦腔的主流,盛行于清朝中葉至上世紀40年代。老秦腔有幾個特點:一是氣氛熱烈。演出劇目神仙戲、俠義戲所占比重大,為了表現神仙的神奇、英雄的豪邁,舞台場景多使用火彩,營造出火熱氣氛。二是唱腔豪邁。民間俗語:“羊肉憑湯,唱戲憑腔”,演員以淨、生居多,注重唱功。三是功架好看。舞台動作吸收了許多武術動作,注重腿上功夫,許多動作都極力強調造型性和裝飾性。四是曲牌豐富。“風攪雪”,闆式加曲牌混合表演。五是臉譜獨特。蘭州“耿家臉譜”,流傳至今。六是商業興戲。凡水煙、木材、皮毛、藥材生産和交易集中的地方,秦腔戲班就興盛。特别是甘肅鴉片泛濫,中路秦腔流行的重鎮,如河西、蘭州、隴中等地,同時也是鴉片産地。誕生于通渭的萬全班,從産生地域、演出劇目和演員構成,屬于中路秦腔的代表。
甘肅中路秦腔的創始人名叫元官,通渭縣平襄鎮人,是清鹹、同年間甘肅秦腔界的泰鬥,聲名遠播陝西、四川。他風儀挺秀,舉止溫雅,初見的他人多将他當作飽學宿儒。他自幼通曉曆史及諸小說,年長拜本縣秦腔藝人孝官學戲,對戲中各類角色,都能結合曆史背景深入體會。他的說白、唱工、台容、身架,都好極了。他在蘭州演出時,骀蕩客棧的牟掌櫃因特别喜聽他的戲,自願負責其衣食起居。一次元官在城南五泉山廟會演出,忘了帶飯,牟掌櫃發現後連忙送去。元官飾演《草坡面禮》中的嶽飛,牟掌櫃走入後台,看元官頂盔束甲,披袍挂髯,坐在莊王像旁的大戲箱上,凝然沉思,俨如天神。牟掌櫃幾次搭話,元官都不理睬色。牟掌櫃再三懇求吃飯,元官卻哼了一聲,摔了一袖子,牟掌櫃羞愧而去。演出結束後,元官回到店裡,向牟掌櫃深深施禮,賠禮道:“賢弟啊,你與兄不同行,不知為兄之心,豈不聞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戲台如神台,梨園中人講究是裝龍像龍,扮鬼像鬼。那時為兄不是三元官,而是嶽武穆;滿腦子籌劃的是如何退敵,怎能私自吃馍而糟蹋嶽武穆呢?”牟掌櫃方才明白原因,更加敬重元官。
元官将本領傾授于同鄉高徒桑茂林,他在蘭州又培養出“耿派”花臉創始人耿忠義的父親黃毛子和蜚聲西北秦腔藝壇的張福慶、陳德勝等人。他年過七十後不再唱戲,在陝甘總督署前(即轅門廣場)開間茶社,說書謀生。雖不登台,但各戲班演員常來求教。光緒年間,有人見茶館中一老者高坐說書,相貌清瘦矍铄,白須飄拂,不禁駐足凝視。同行人告訴他:此老就是元官。
通渭縣是有名的“戲窩子”,陳萬全是通渭遠近聞名的唢呐師和鼓師,他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自創萬全班,活動範圍遍及通渭、鄰近諸縣、蘭州等地,主要演員有張天保、陳明德、元官的徒弟桑茂林等。1920年甘肅發生裡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的最高烈度地震,萬全班人員和家屬在地震中傷亡嚴重,戲班解散。世道艱難,社會底層百姓還得努力過活,1932年陳萬全多方拼湊,重新出山。他将兩個孫子常年帶在身邊,孫子深得爺爺熏陶,也學了一身演戲的本領。長孫鳳鳴善演淨角,唱腔剛勁、表演細膩;次孫鳳岐,專司鼓闆,悟性好記性強,成了一位有名的鼓師,是整個樂隊的指揮。鳳鳴、鳳岐的名字,出自“鳳鳴岐山”的典故,傳說周朝岐山有鳳凰鳴叫,人們認為這是周朝興盛的吉兆。岐山也是秦腔的發源地之一,陳萬全将孫子名叫鳳鳴、鳳岐,是向鳳凰飛翔的秦腔源頭緻意。
(原載于《信仰:新安旅行團1938》讀者出版社 2021年12月第1版 版權歸作者和出版社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系他們)
如您喜歡此文章可點擊下方鍊接購買該書籍:
http://mbook.kongfz.com/226608/4512536765/?t_sharer=Gnpf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