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少林寺》橫空出世,由此開啟了香港電影人與内地的合拍片潮流。
影片上映後,在全國範圍内掀起了“少林熱”、“武術熱”,那幾年,内地銀幕上幾乎都是少林題材武打片,諸如《南北少林》、《少林小子》、《木棉袈裟》等經典武打片都風靡一時。
在這股少林熱潮中,誕生了不少70後、80後觀衆記憶裡的經典之作。
本期「被遺忘的國産類型片」,讓我們一起重溫一部35年前的少林題材武打片。
影片最神奇的地方是主角所練的武功絕學,正是号稱無堅不摧的「少林鐵裆功」!
《少林俗家弟子》
Disciples of Shaolin Temple
這部影片上映于1983年,由香港三羊影業出品。
導演是邵氏名導華山,影片的幕後出資人是香港功夫片元老徐小明。
影片拍攝時,徐小明正忙着籌拍西部動作片《木棉袈裟》,無暇執導此片,所以隻是作為幕後制片人參與制作,并為影片演唱了粵語主題曲《笑傲山川》。
和當時的武打片一樣,本片的主演也啟用了具有功夫底子的武術高手出演。
片中飾演男主角的範冬雨,和李連傑一樣出身北京武術隊,因為多年的專業訓練,造就了他紮實的功夫底子。他憑借此片正式踏入電影圈,後來參與了《海市蜃樓》、《大上海1937》等片的拍攝,之後又轉型成為資深動作導演,以擅長高難冒險的動作表演著稱。
八十年代末他曾帶頭組建了國内第一支影視特技隊——神龍特技隊,專門在影視劇中表演飛車、跳樓、格鬥等驚險動作,為八九十年代國産動作電影水平的整體提升做出了很大貢獻,後來還被西影廠以他們的親身經曆為原型拍成了同名電影《神龍特技隊》。
《神龍特技隊》
此片中的另一位戲份頗重的角色是飾演少林武僧的演員趙小銳。說起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說其他在央視版《水浒傳》中飾演的黑旋風李逵,那絕對是家喻戶曉的經典角色。
他本身是話劇演員出身,但也是一位自小熱愛武術的練家子,因而被選中出演此片。《少林俗家弟子》是他的銀幕首秀,當時他隻有27歲。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海報是由著名畫家範曾繪制,并親自題寫了片名,此外當時還有一位更為傳奇的少林人物也為影片書寫過片名,他就是“少林将軍”許世友。
顧名思義,本片是一部以非正式的少林弟子為主人公的影片。
故事背景被設定在民國年間,畫面開始于江南小鎮。
男主角程亦鵬(範冬雨 飾)是當地的富家少爺,自幼性格跳脫,癡迷練武。
程老爺有心讓兒子早日娶一門親事,也好用這樁婚姻,來約束遊手好閑的兒子。
經媒婆介紹之下,程老爺屬意了鄰村的一位姑娘名叫小翠做兒媳。媒婆口中将其誇得賢惠溫柔嬌俏可愛,可實際上對方卻是一位五大三粗、從小練武的胖姑娘。
程亦鵬自然不願意答應這門親事,沒想到未婚妻小翠倒是個性格潑辣的女孩,仗着武藝高強,想要強擄程亦鵬回家拜堂。
于是雙方首次見面就大打出手,很是讓小翠姑娘受挫。
其實程亦鵬早就心有所屬,正是當地鎮上豆腐坊老闆的女兒小晴(何晴 飾)。
為逃避父親安排的婚事,程亦鵬決定遠上少林做俗家弟子。
如此既可躲避習武力強的未婚妻小翠,又能學習少林功夫。
與心上人話别後,程亦鵬隻身投奔河南少林寺。
來到少林寺後,程亦鵬和其他來學武的弟子一起,接受武僧恒德(趙小銳 飾)的面試。
除程亦鵬外,還有作風豪爽為人老實的大水牛、好吃懶做油滑狡黠的耗子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入寺點名的時候還有一位知名少林弟子,直接叫做:
李連傑!
就這樣,程亦鵬他們成為了新一屆的少林俗家弟子,武僧恒德負責教導他們。
俗家弟子們滿心以為隻要成為弟子就可以學習少林武功,卻不料,恒德師父每天隻讓他們幹活勞動,不停地搬木頭打木樁,打完之後還要徒手将木樁從土裡拔出來。
油滑的耗子打樁時悄悄偷懶,本以為拔木樁時候可以省力,沒想到師父恒德早就看穿他的用心,于是悄悄露了一手功夫,手裡的木杖随手一壓,竟然将粗大的木樁釘入地面幾寸。
轉眼程亦鵬等人進寺已經有一段時間,可仍舊沒學到什麼像樣的功夫。
俗家弟子們在寺内待得久了,就開始暴露本性,少不了惹事生非。
性格粗豪的大水牛與其他好勇鬥狠的弟子發生沖突,混亂中,大水牛頭頂被套上了木桶。
結果誤把來巡查的師父恒德當成同門弟子,直接施展了撩陰腿這種陰毒招數。
卻沒想到,恒德師父下盤練過,這也是恒德師父第一次展露少林鐵裆功。
事後,恒德師父要将鬧事的大水牛,逐出少林。其他鬧事弟子見事情鬧大,紛紛出來認罪,經過這場鬧劇風波,倒是讓師兄弟之間建立起了信任與感情。
某天,寺門口突然出現了一個胖妞,叫嚷着要少林寺還她丈夫。
不用猜,正是程亦鵬的未婚妻小翠,千裡上少林尋夫。
程亦鵬不敢面對脾氣潑辣的未婚妻,耗子替朋友出頭,結果卻被小翠給收拾了一頓。
另一邊,程亦鵬的心上人小晴,在父親去世後,也來到少林寺尋找程亦鵬。
程亦鵬和大水牛等人下山安頓小晴,卻沒想到,在客棧遇到了當地的無良惡少。
對方故意找茬,程亦鵬等人氣不過,與之發生沖突,雙方大鬧客棧。
雖然僥幸打赢了無良惡少,可回到寺内卻被師父恒德處罰,讓他們集體面壁思過。
與此同時,少林寺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江湖人稱遊俠,也叫黑沙掌。
原是少林棄徒,少林寺認為他為人歹毒,不肯再傳授其武功。
可沒想到遊俠卻是個武癡,離開少林後遍尋名師,學得一門狠毒霸道的北腿戳腳功夫。
靠着腿功無敵,他在江湖上未逢敵手,于是便想要挑戰曾瞧不上自己的少林寺。
此番遊俠上山,便是要來比武,然而少林方丈卻沒有理睬他的意氣之争。
就在不久後,程亦鵬等人為了給小晴交房錢,于是想到了街頭賣藝的辦法。
可就在回寺的路上,程亦鵬卻遇到了一心比武的遊俠,遊俠故意逼程亦鵬出手。
可畢竟兩人武功強弱懸殊,遊俠幾招便打敗了程,并羞辱了他的少林弟子身份。
倍受打擊的程亦鵬夜晚獨自潛入寺裡的羅漢堂,想要偷學牆壁上的羅漢十八手功法。
結果被師父恒德發現,恒德告誡程亦鵬:
學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勤學苦練才有所成。
不久後,遊俠再上少林約戰,方丈依舊拒絕。
遊俠非常氣惱,聲言少林寺的人他見一個就打一個,直到有人跟他過招為止。
性格魯莽的大水牛看到少林寺一直不應戰,認為是少林寺怕了對方。
于是憤怒地指責少林武僧太懦弱,再不願意再做少林弟子,憤而下山離開。
結果在下山路上,遇到了守株待兔的遊俠。
兩人展開交手,大水牛被打成重傷,還被廢掉了一條腿。
之後,遊俠拖着重傷的大水牛,繼續來寺内叫嚣,并不斷發動嘲諷技能。
程亦鵬等弟子看到師兄弟被如此羞辱,憤怒至極于是出手,結果被師父恒德阻止。
恒德師父展示了遊俠的戳腳功夫,讓程亦鵬知道了自己與遊俠之間的武功差距。
并強調:要想破戳腳,必須練成少林鐵裆功。
至此,程亦鵬終于決定下苦功,正式開始練習鐵裆功。
不得不說,影片接下來的練功情節絕對是此片的經典段落。
根據旁白解釋,練鐵檔功功需月圓子夜時分,吸冰寒地氣之精華,運氣吐納。
翻譯一下,就是站在井口紮馬步。
然後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氣息下沉、提臀收肛、五指抓地、氣沉丹田。
久而久之,就可以将那話兒縮進去,達到堅不可摧的效果。
但外練筋骨皮還不夠,還得内練一口氣。
為了鍛煉氣息,程亦鵬用奔馳的馬牽引自己,練習氣息和腳力。
就在程亦鵬武功小有所成的時候,遊俠卻依然不肯放過少林寺。
耗子為給程亦鵬補養身體,于是上山挖人參,結果也被遊俠給打成重傷。
眼看門下的弟子接二連三被遊俠給打傷,恒德師父終于忍不住,私下約戰遊俠。
可這場比武還沒分出勝負,就被少林方丈得知阻止。
恒德師父被帶回少林處罰他六根未靜,犯了嗔怒之戒,被迫面壁思過。
恒德師父是替弟子出頭,但最終換來如此代價。
這讓程亦鵬決心更加刻苦習武,立誓打敗遊俠。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程亦鵬終于功夫大成。
下山之前,恒德師父叮囑程亦鵬:
要想戰勝遊俠,必須借力打力,方能克制戳腳。
到了決戰那天。
程亦鵬用齊眉棍,遊俠使單刀,雙方你來我往,打得難分難解。
然後是肉搏,程亦鵬按照恒德教的辦法,關鍵時刻以鐵檔功硬扛下了戳腳。
随後借力使力,淩空躍起一腳正中遊俠胸口,終于将其打敗。
遊俠本以為自己失敗後就會喪命,卻沒想到程亦鵬選擇了寬恕……
電影的故事也到此結束。
這部影片與《木棉袈裟》為同時期的作品,但無論情節故事還是武打設計都不及後者,影片上映之後因而影響力也遠遠不及《木棉袈裟》,但制作上的硬傷卻并不妨礙該片成為八十年代内地與港台合拍功夫片的經典之作。
電影沒有沿用《少林寺》的那種古裝武打片的風格,而是将故事背景挪到了民國現代,去除了家國情仇的元素,完全變成了一部民初功夫小子喜劇的套路。故事背景雖是佛門禅院,但卻沒有一點壓抑的感覺。
主角作為的俗家弟子們勞動練功,生活健康簡樸,有歡樂有苦惱有愛情有友誼,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所武術學校而非清苦寺廟。經常惹是生非的俗家弟子與面冷内熱的武僧師父之間的關系,也被刻畫地十分動人。
此片最大的看點無疑是武打設計,據說據說該片的武術指導原本來自香港,但他的設計思想不為主要演員所認可,開拍以後龃龉不斷,最後,導演幹脆炒了他的鱿魚,讓主演範冬雨和飾演“遊俠”的王赤取而代之。
最終呈現的效果非常理想,《少林俗家弟子》中的武打場面非常精彩,而且獨具特色,北派武術的味道相當濃重。相較于同時期的少林題材影片,該片的武打場面更強調喜劇色彩,激烈精彩卻不暴戾殘酷。
不過,較為可惜的地方是電影的感情線刻畫地不夠完整,何晴飾演的女主角幾乎就是個工具人,對于推動故事毫無必要。而一直與主角剪不斷理還亂上演千裡尋夫的小翠這一角色,在故事的中段就直接掉線了,一直到結尾都沒有做出任何交代。
最後說點題外話,童年時我看這部電影。
總會忍不住聯想到另一部港台經典武打片《鷹爪鐵布衫》,讓我一度好奇:
如果《鷹爪鐵布衫》中可以一爪爆蛋的鷹爪功遇到鐵裆功,誰能打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