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庶
錢鐘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再看《如懿傳》,我吃驚的發現它并不是一部宮鬥劇,劇中如懿對弘曆由愛意深——愛意淡——愛意無——到徹底心寒,淋漓盡緻的演繹着一場帝王家的婚姻圍城,也投射出普通人的婚姻圍城。
婚姻真的就是一座圍城嗎?
1
情人眼裡出的西施,都是你醜我瞎
四阿哥弘曆夢見青櫻被選為三阿哥的福晉。醒來後,滿頭大汗,愛而不得的落寞。
得知青櫻沒有被選中,他迫不及待找到青櫻,告訴她,自己近期也要選福晉,讓青櫻幫自己掌掌眼。
其實是想讓青櫻做他的福晉。彼此有意,互相試探,卻又心照不宣。
母後一再教導弘曆應選幫襯到自己的福晉,富察家位高權重,暗示她不要選青櫻選富察。
弘曆根本聽不進母後的話,在福晉大選上,他遞給富察氏一個荷包,選富察氏為嫡福晉。把金如意遞到青櫻手裡,卻遭到父皇母後強勢阻攔。
弘曆不顧父皇母後反對,非要娶青櫻不可。父皇見他情真,才勉強允許他娶青櫻為側福晉。
弘曆歡喜的去找青櫻表白:“這寒冷的的宮殿,能有一知心人陪伴,日子會好過一點。今生,我一定會拼盡全力護你周全。”
此時此刻,他們深信彼此就是靈魂伴侶,迫不及待想在一起,想結婚,不惜和周圍的一切困難險阻對抗。
可青櫻卻忽略了,這位少年郎背後還有一個強勢的家庭。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結婚是兩個原生家庭的磨合。
結婚後,弘曆登基,他對青櫻情深,許諾一定要讓青櫻坐上後位,兩人一同共擁天下,并有兒女承歡膝下。
事與願違,婆婆因為青櫻姑媽的事,屢屢刁難青櫻;弘曆的偏愛,衆福晉醋意的明槍暗箭防不勝防。
他們的愛情之路走得格外艱難。然而青櫻并不覺得苦,因為婚姻裡還有那麼一點甜,就是弘曆的偏愛和記挂。
青櫻特意給弘曆繡了一個手帕,上面繡着她的深情:“牆頭馬上遙相顧,一顧識君即斷腸”。
弘曆立即回應,畫了一副青櫻的畫像,親自送給青櫻。
彼此都奔着幸福到白頭的目标而去,沒想到卻半路被“殇情”劫了糊。
2
愛情的墳墓不是婚姻,而是彼此的心
婚後角色也在變化,他升級為皇上,夫君,皇阿瑪;她晉升為皇後,妻子,母後。
初登基的皇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讓如懿做自己的皇後,在寒冷的皇宮裡,和自己知心相伴,對抗孤獨。讓如懿過上億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好日子。
當時如懿惶恐,怕自己做不好皇後。皇上拉着如懿的手說:“有朕在。”
這句話足以讓如懿心甘情願為皇上付出一切。皇上邀請郎世甯給他們作畫,畫中兩人互相拉着手,四目相對,眼裡溢着的全是對彼此的愛。
如懿身處後位,生活安定,她的人生也進入了巅峰時刻。然而好景不長,如懿嫁的并不是皇上一個人,伴随着皇上的還有他的龐大家族,她不僅要愛皇上,還要愛這個家族的“八姑六婆”。
伴随而至的将是家族瑣事,這位皇帝背後的原生家庭,孩子的健康,教育問題,每一件都是牽一發,而動全家。
外加各種不懷好意的“挑撥離間、穿小鞋”,如懿隻能獨自承受解決,還不能告訴皇上。
這就好比,你縱使再和老公相愛,你也不能跟他說,婆婆的不好,小姑子的不是。
懷孕流産,孩子不争氣,外界流言,都無形中給婚姻裡的兩個人造成壓力。
有傳言如懿和寺衛淩雲徹有暧昧,剛開始皇上不信,可是“三人成虎”。
面對皇上的懷疑,對淩雲徹的懲處,如懿覺得是皇上不再信任自己,皇上、變心了。
皇上卻以為如懿是袒護淩雲徹,對自己冷淡。
在這場婚姻大戰中,誰也不想示弱,于是彼此開始各種“冷暴力”,将關系推向僵局。
大家甯願掖着,都把話不往明的說,于是疙疙瘩瘩,矛盾越積越多,怨怼越積越深。
婚姻就像一場角逐,一方面期待對方順從自己,期待對方改過來,期待對方認錯。可是彼此的期待都沒有得到滿足,然後就相互失望、生氣、傷心。
彼此相愛,卻又解不開疙瘩。就好比一塊完美的璞玉,摔碎後,重新補合,總覺得有瑕疵。
于是如懿時常歎息流淚,那個曾經的少年郞已經離自己漸行漸遠了。
皇上也覺得當年的青櫻變了,已經不再純真,不再和弘曆知心相伴。
美國心理學家威拉德·哈利說:“我們為心愛之人的所有付出都是投資,疲憊時的愛撫,憂傷時的安慰,困境中的扶助,都是維系婚姻雄厚的資本。矛盾沖突便是婚姻支出。”
一段婚姻有夯實的資本做後盾,偶爾的沖突影響不了婚姻的幸福與質量,婚姻就會幸福長久。如果雙方不顧及彼此感受,隻消耗,不投入,終有一天情感賬戶會入不敷出,這時,婚姻便會出問題,甚至面臨着破産。
3
婚姻一旦出現間隙,一坨老鼠屎也會成為大問題
當皇上感覺如懿變了的時候,他感受到冷淡和不被接納,孤獨,寂寞和挫敗感,于是他急切的想去尋找一個人來填補。
人們進入婚姻,本意是一起攜手抵禦孤獨,沒想到越來越孤獨。
連他以前根本就不屑于待見的炩貴妃,現在都覺得好,常常召見,他覺得他比如懿順從自己,不跟自己對抗。
寒部送來寒香,有點姿色,會跳一支舞,皇上魂都已經丢了,并當衆封為容貴人,各種讨容貴人歡心。
于是各種花樣,為寒香蓋寶月樓,讓寒香的娘家人都住在寶月樓,封她為容貴人,并讓郎世甯來給他和容貴人作畫。
全然不顧如懿的感受,任何珍奇異寶,全都賞賜給容貴人,就連寒部特有的沙棗花也移植到寶月樓。
一旁的如懿頓覺寒心,這是她當年一起糟糠打拼,封後以後才有的待遇,沒想到容貴人現在就輕而易舉得到了一切,她的心再一次被傷透。
皇上為了容貴人不僅魔怔,還打了如懿一個耳光。
如懿心灰意冷,以前做福晉做妃子的時候,生活是難了點,但是還有一點甜,就是和皇上能夠同心同愛。而現在心情卻味同嚼蠟。
此刻她坐在這後位上,生活安穩,不愁吃穿用度,但是卻心情涼涼。
太後婆婆為了修複他們的關系,特意邀請他們一起看曾經喜歡的《牆頭馬上》,可皇上卻借口有公事在身,先離開了,如懿也找理由賭氣走了。
現在看《牆頭馬上》的心境和之前看全然不同,以前一點點小矛盾一會就能合好,現在一點小矛盾就會衍生為大矛盾。
薩提亞說:“如果将沖突視為夫妻關系的羁絆繼而指責對方不對,就會将關系推向危險的懸崖。”
丈夫做錯了一件事情,妻子就會否定他的全部:你變了。
妻子打碎了一個碗,被丈夫指責:你這個人什麼都做不好。
有時候我們明明在說一件事情,可是對方卻感覺到整個人都被否定了。而這種否定就會阻隔彼此間的溝通,放大矛盾,将婚姻推向危險境地。
4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對方是“神經病”
大家都希望對方為了自己而改變,示弱,道歉,卻都不願意先做出讓步。不成想,這場角逐中:改變自己是“神”,試圖改變對方就是“神經病”。
以前下江南,皇上隻讓如懿陪着,偷偷和如懿出去吃小吃,逛街。
如今下江南,皇上冷落如懿,自己躲在一邊花天酒地。
如懿心裡有皇上,但是沒有以前的嬌羞、撒嬌,跟皇上溝通都是規矩和朝綱。皇上覺得如懿變得越來越固執,如懿認為皇上越來越油膩不堪。
皇上要跑去龍船上尋找歡樂,如懿怒氣沖沖來到龍船之上,看到衆多女子正陪伴在皇上身邊。她表現的不是吃醋,難過。而是打心底的冷淡。
如懿例行公事一樣的求皇上顧念龍體,愛惜聲譽。皇上卻認為如懿咄咄逼自己,埋怨如懿比不上孝賢皇後,甚至比不上炩貴妃。會讨自己開心,支持自己,而不是處處給自己難堪。
如懿望着皇上,感慨自己曾經深愛的少年郎怎麼會變得面目全非,于是失望透頂。
龍船之上,皇上詢問如懿對自己冷淡與淩雲徹是否有關,抱怨如今的如懿不再是從前的青櫻,二人已經形同陌路。
皇上認為自己每日宵衣旰食,辛苦操勞,自己不愛惜自己,又有誰會真正對自己好?
言下之意是:就連曾經和自己青梅竹馬的青櫻也背叛自己,對自己冷淡,她在如懿這裡感受不到愛意,内心受傷,失落,空虛,落寞。
如懿卻言語犀利,指責皇上疑心太重,誤會她,還錯罰了淩雲徹。
此時皇上再次聽到的不是如懿對自己的心疼,言語裡卻透漏出對淩雲徹的袒護。
誤會,争吵,積點成面,婚姻關系達到冰點,感情冷場,破碎。
皇上怒不可遏,再次狠狠打了如懿一個耳光,要當場廢了她的皇後之位。
這已經是皇上第二次打如懿耳光了,如懿終于哀莫大于心死。
當場脫簪,拿起一旁的刀,剪斷自己的頭發。拿起自己的頭發,對皇上說:“你我二人曾經結發為夫妻,如今斷發為祭,獻給曾經的青櫻和弘曆。”
皇上呆呆地看着如懿,指責如懿瘋了。
富蘭克林說:“結婚以前睜開你的眼,結婚以後閉上你的一隻眼。”
婚姻是兩個人的長廂厮守,戀愛時,大家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結婚以後,各自的缺點會不由自主暴露出來,在相處和磨合中,與其苛求對方去改變,不如自己先做出改變。
5
婚姻中最忌把對方當“聖人”,把自己當“凡人”。
終于如懿拒絕吃藥,尋求解脫,對皇上說出了那句“蘭因絮果”。
他們的愛情從此隻能活在記憶與懊悔裡。
以為對方如果真愛自己,就應該怎麼做,事實上你不說出來,對方哪裡猜得出。
皇上和如懿真的變了嗎?真的不愛了嗎?
隻是面對“雞零狗碎”的瑣事,“一地雞毛”的生活,彼此互相比慘,互相比辛苦,忽視對方的感受。久而久之,彼此感受不到對方的愛,感覺到的隻有來自對方無盡的要求、指責、唠叨、抱怨。
于是在婚姻裡彼此争吵,賭氣,消耗精力和感情。
其實,美好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在婚姻中,每個人隻要把對方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持有一顆“凡人”之心,路是自己走的,人是自己挑的,漫漫歲月,在圍城中結伴而行,彼此取悅、溫暖,才是婚姻的正确打開方式。
關注“黎庶女士”,一起關心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家庭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